予伤时不古知老将至叹息成诗呈诸同志

泾水何曾混渭流,心忘宠辱自无忧。

底须老执扬雄戟,且复閒寻范蠡舟。

不见越裳来白雉,徒闻蜀岭过金牛。

由来感慨关人事,回首春风忆旧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予伤时不古知老将至叹息成诗呈诸同志》由元末明初诗人朱希晦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首句“泾水何曾混渭流”,以泾渭二水不相混喻指人心之纯净,即使身处复杂世事中,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不为外界宠辱所动。接下来,“心忘宠辱自无忧”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宠辱不惊,方能获得真正的内心安宁。

“底须老执扬雄戟,且复闲寻范蠡舟”两句,借用了历史人物的故事,扬雄与范蠡,分别代表了学术与功名的不同追求。诗人似乎在说,不必执着于功名利禄,不妨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如同范蠡般退隐江湖,享受闲适的生活。

“不见越裳来白雉,徒闻蜀岭过金牛”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越裳白雉与蜀岭金牛,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珍稀动物,象征着美好与神秘。诗人似乎在感叹,这些美好的事物虽已难觅,但心中的向往与追求却永存。

最后,“由来感慨关人事,回首春风忆旧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无论是过去的欢笑还是泪水,都成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人在回首往事时,既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也能体会到成长的滋味。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故事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真实探索。

收录诗词(179)

朱希晦(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 籍贯:温州乐清

相关古诗词

送天衢首座还故山

凤凰山上瞻华盖,师住白云知几重。

海日楼台金翡翠,天风亭榭玉芙容。

已经大顶骑驯虎,更向灵源觅卧龙。

昨日远公曾有约,禅馀看雪最高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寄习之郑先生

人生异路分云泥,山尊酒绿思同携。

雪色上头老冉冉,风声落叶凉凄凄。

南阳深处尚龙卧,北荡空山惟雁啼。

何日相期游汗漫,手弄白日凌丹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赠倪仲谦

江海鸥盟幸未寒,曾将尺素问平安。

每怀徐孺空悬榻,却忆逢萌早挂冠。

半夜明星连宝剑,九秋清露溢铜盘。

谁能授我长生诀,白日丹成生羽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竹隐二弟韵

侨居村僻面江郊,又见兰阶玉树高。

两袖秋风停野骑,半篙秋水漾渔舠。

别来每忆歌棠棣,老去犹闻爱绛桃。

惆怅对床空有约,几回风雨夜萧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