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已故者的追忆与感慨。首联“司空高冢几春秋,麋鹿今来垄上游”以司空的高大坟冢和如今野鹿在其坟上自由游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之态。颔联“黄土自埋修月斧,沧江谁补济川舟”运用象征手法,将“修月斧”和“济川舟”分别比喻为对个人才能或功绩的埋没与无人继承,表达了对逝者才华未能得到传承的遗憾。
颈联“松风入夜哀偏切,露草侵晨泪尚流”通过夜间的松风和清晨的露草,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思念之情,仿佛自然界的风声草动都在为逝者哀悼。尾联“莫道荒碑终泯灭,遗功应有史官收”则表达了一种乐观与希望,认为即使墓碑荒废,逝者的功绩也应被历史所铭记,传递出对逝者贡献不朽的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墓地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逝者才华、功绩的感慨与怀念,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同时也蕴含着对后世传承与历史记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