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江南

洗足北林去,远途今已分。

麻衣行岳色,竹杖带湘云。

饥鼠缘危壁,寒狸出坏坟。

前峰一声磬,此夕不同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洗净双脚离开北林,漫长旅途今日开始。
身穿麻衣走在山色间,竹杖挑起湘江之云烟。
饥饿的老鼠攀爬险峻墙壁,寒冷的野狸从废弃的坟墓中出来。
前方山峰传来一声磬响,今晚听起来格外不同。

注释

洗足:清洗双脚。
北林:北方的树林。
远途:长途旅行。
已分:已经开始。
麻衣:粗糙的麻布衣服。
岳色:山的颜色,指山水景色。
湘云:湘江上的云雾。
饥鼠:饥饿的老鼠。
缘:沿着。
危壁:陡峭的墙壁。
寒狸:寒冷的野狸。
坏坟:废弃的坟墓。
磬:寺庙中敲击的乐器,这里指声音。
此夕:今晚。
不同闻:听起来不一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远行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生物行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僧人离别时的情感。诗中“洗足北林去”表明僧人正向着北方的森林深处前进,而“远途今已分”则暗示了行者与亲友的分别。

"麻衣行岳色,竹杖带湘云"一句,不仅形象地描绘出僧人的装扮和随身之物,而且通过对山岳之色的描写,以及竹杖上挂着的云雾,渲染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接下来的"饥鼠缘危壁,寒狸出坏坟"则是对环境中的细小生物活动的观察。饥饿的小鼠在危险的墙壁上寻觅食物,而寒冷的狐狸从破败的坟墓中现身,这些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感,还暗示了一种生存的艰辛。

"前峰一声磬, 此夕不同闻"则是诗人对僧人的离别之情的表达。磬是一种打击乐器,而在山峦间回响的声音,这一晚与往常大不相同,可能是在暗示僧人的离开给这座山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和氛围,也许是在象征着时间流逝、人事变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离别过程中的自然景观和生物活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共同体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92)

周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僧还南岳

辞僧下水栅,因梦岳钟声。

远路独归寺,几时重到城。

风高寒叶落,雨绝夜堂清。

自说深居后,邻州亦不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重阳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樽前。

几回为客逢佳节,曾见何人再少年。

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隐泣云泉。

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委上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哭闲霄上人

林径西风急,松枝讲钞馀。

冻髭亡夜剃,遗偈病时书。

地燥焚身后,堂空著影初。

吊来频落泪,曾忆到吾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旅怀

不觉月又尽,未归还到春。

雪通庐岳梦,树匝草堂身。

泽雁和寒露,江槎带远薪。

何年自此去,旧国复为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