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胡夔文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其二)

城南枯树唐时物,每过山门一省寻。

已失婆娑当日态,托根曾不在山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城南那棵枯树是唐代遗留的古物,
每次路过山门我都会特意去寻找它。

注释

城南:指城市南部。
枯树:已经枯萎的老树。
唐时物:唐朝时期的遗物。
山门:寺庙的大门。
一省寻:特意去寻找。
婆娑:形容树木枝叶繁茂或姿态优美。
当日态:昔日的姿态。
托根:扎根。
不在山深:并非因为深深藏在山中。

鉴赏

这首诗是黄节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的,为胡夔文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中的第二首。通过这短短四句,诗人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唐时物象的怀念。

“城南枯树唐时物,每过山门一省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留恋之情。那棵枯树,如同见证了唐朝繁华与沧桑,成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的一根线。每次经过那座山门,诗人的心中都会浮现出往昔的景象,是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寻。

“已失婆娑当日态,托根曾不在山深。” 这两句则透露了一种淡淡的哀伤。那个时代的繁华已经逝去,那些生动活泼的景象如今只剩回忆。而那枯树的根,在现实中并未扎根于深远的山中,似乎也在暗示某种东西无法长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变迁无常的现实所展现出的淡定与哀伤。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晴

风淡帘栊花弄影,雨馀池馆燕争泥。

春光去就轻如叶,一任声声杜宇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残菊

黄华十月愈风流,不把重阳作话头。

昨夜满林霜似雪,笑他红叶冷飕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看邸报

朝家日日有迁除,休说人才愧国初。

岩穴几多茅盖屋,安知不是孔明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秋田小立

两间茅屋是谁家,浅水汀洲舞荻花。

牧笛数声红日晚,自惭身世客天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