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大云庵次明九逵履约兄弟同游

沧浪池水碧于苔,依旧松关映水开。

城郭近藏行乐地,烟霞常护读书台。

行追春事花无迹,閒觅题名壁有埃。

古栝苍然三百尺,秪应曾见宝昙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访大云庵时所见之景,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感慨。首联“沧浪池水碧于苔,依旧松关映水开”以生动的色彩对比,描绘出池水的碧绿与青苔的生机,以及松树倒映在水中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自然之美。

接着,“城郭近藏行乐地,烟霞常护读书台”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巧妙结合,暗示了这里曾是人们欢聚游玩之地,同时也是读书人寻求知识与灵感的圣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

“行追春事花无迹,閒觅题名壁有埃”则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春天的痕迹已难以寻觅,昔日的题名石壁上也积满了尘埃,暗示着过往的辉煌与繁华终将被时间所淹没,留下的是对历史的深深怀念。

最后,“古栝苍然三百尺,秪应曾见宝昙来”以古栝(古松)的形象收尾,不仅描绘了其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更寄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向往。古栝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更迭,仿佛只有它能与传说中的宝昙(可能指某种珍贵的事物或人物)相会,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题画(其一)

细路盘盘转石根,苍藤古木带斜曛。

短筇不觉行来远,回首青山半是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题画(其二)

丹枫绝壁照空江,万里青天在野航。

卧展南华秋水读,不知岚翠湿衣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画(其三)

石壁岩岩翠倚空,疏松谡谡洒清风。

夕阳满径看山立,何福修来是画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题画(其四)

天风寂历雨初收,木叶萧疏满径秋。

诗在古松岩石畔,支筇欲去每回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