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杨乐道

邂逅联裾殿阁春,却愁容易即离群。

相知不必因相识,所得如今过所闻。

近代声名出卢骆,前朝笔墨数渊云。

与公家世由来事,愧我初无百一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春天在宫殿阁楼中相遇,却担心轻易就会离开群体。
深知彼此并不一定因为初次相识,现在所得到的超过了传闻中的期待。
近现代的名声起始于卢骆,前朝的文采则数渊云为杰出。
您的家族历来都有这样的成就,而我惭愧的是,自己连百分之一都没有达到。

注释

邂逅:偶然相遇。
联裾:一同穿着官服。
殿阁:宫殿。
愁:担忧。
离群:离开群体。
相知:深知。
不必:不一定。
因:因为。
过:超过。
所闻:传闻。
近代:近现代。
声名:名声。
卢骆:卢仝、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
前朝:古代朝廷。
笔墨:文采。
数:列举。
渊云:指才子渊明和云梦,代指杰出人物。
公:您(尊称)。
家世:家族历史。
由来:历来。
事:成就。
愧:惭愧。
百一:百分之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奉酬杨乐道》。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春日联欢、聚会的描绘,抒发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感慨。

"邂逅联裾殿阁春" 一句,以富丽的词汇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宫廷宴会图景。"却愁容易即离群" 表达了对朋友即将分离的忧虑。

"相知不必因相识,所得如今过所闻" 这两句强调了真正的情谊不在于表面的了解,而是通过深入交流后获得的理解和共鸣。

"近代声名出卢骆,前朝笔墨数渊云" 通过提及历史上的著名文人,如汉代的卢骈、唐代的渊明,展示了诗人对文学传统的尊崇与自豪。

最后两句 "与公家世由来事,愧我初无百一分" 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与友人的深厚交谊和家族背景相比时所感到的自愧之情,以及对于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的贡献感到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宴会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友情、文学传统以及个人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始与韩玉汝相近居遂相与游今居复相近而两家子唱和诗相属因有此作

羁旅儿童得近邻,相知邂逅即情亲。

当时岂意两家子,此地更为同社人。

勋业弹冠知白首,文章投笔让青春。

万金虽愧君多产,比我渊明亦未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姑胥郭

误褫云巾别故山,抵吴由越两间关。

千家渔火秋风市,一叶归舟暮雨湾。

旅病愔愔如困酒,乡愁脉脉似连环。

情知带眼从前缓,更恐颠毛自此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季春上旬苑中即事

辇路行看斗柄东,帘垂殿阁转春风。

树林隐翳灯含雾,河汉攲斜月坠空。

新蕊漫知红簌簌,旧山常梦直丛丛。

赏心乐事须年少,老去应无日再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