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箕子墓四首(其三)

力谏无能悟独夫,明夷心事更谁如。

九畴不向周王授,后世何由识洛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箕子墓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箕子深沉的感慨与思考。首句“力谏无能悟独夫”描绘了箕子在位时的艰难处境,他虽竭尽全力劝谏君主,却未能改变君主的独断专行,暗示了政治环境的严酷和改革的不易。次句“明夷心事更谁如”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箕子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比作“明夷”,即光明被遮蔽的状态,强调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立无援。

接着,“九畴不向周王授”一句,借用了古代帝王接受天命象征的“九畴”这一典故,暗指箕子并未从周王那里获得应有的权力或认可,暗示了他作为商朝遗臣在新政权中的尴尬地位。最后,“后世何由识洛书”则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即后人如何能够理解箕子的智慧和贡献,洛书作为古代传说中记载天命的神秘文本,这里被用来象征箕子的思想和历史价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历史隐喻,展现了对箕子命运的同情与敬仰,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人物价值传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30)

祁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箕子墓四首(其四)

东藩制度旧封君,千载遗风尚礼文。

欲吊英灵何处是,夕阳荒草锁孤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鸭江之西二里许有九城基趾相近相传曰九连城

此地何年罢战争,春风犹锁九连城。

辽东老鹤归来晚,四野无人草自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宿董家峪

古洞深中别是春,烟霞为侣石为邻。

桃花流水溪桥路,恐有秦时避世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余奉使朝鲜与其国相徐刚中唱酬颇熟别后不能不往来于怀也适张司译自朝鲜来京徐君赠以绝句三章蔼然寓见念之意披阅有感依韵赋焉(其一)

使旌曾度海云边,弱水蓬山路杳然。

景物瑰奇看不厌,满怀情绪为诗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