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啽呓集诗·王蠋》由元代诗人宋无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个场景。诗中首先提到“全齐拱手受燕兵”,描述了齐国在面对燕国的入侵时,似乎没有进行抵抗,而是选择了屈服。这种情境下,“义士谁为国重轻?”提出了一个深沉的问题,即在国家存亡之际,何为真正的英雄,何为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
接着,“七十二城皆北面”进一步强调了齐国的全面投降,所有的城市都向燕国俯首称臣。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时发愤独书生”却显得格外突出。这句诗赞扬了一位书生,他在众人皆为国之轻重犹豫不决之时,却能挺身而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意志。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展现了在国家危难时刻,不同人物的不同选择和态度。书生的举动,或许代表了对国家忠诚的另一种形式,即使在普遍的屈服与妥协之中,仍有人坚守信念,勇敢地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这种精神在历史长河中,往往能够激发更多人的共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