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而雪

两港水争长,四山云未归。

忽闻雷虺虺,翻见雪霏霏。

蜡屐老难出,竹炉谁共围。

金乌无恙否,何事隐明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两个港口的水竞相流淌,四周的山峦云雾缭绕未散。
忽然听到雷声轰鸣,转眼间又见到雪花纷飞。
年迈的人难以再穿蜡屐出门,又有谁能围着竹炉取暖呢?
金乌(太阳)是否安好,为何隐藏起明亮的光辉?

注释

两港:两个港口。
水:水流。
争长:争相竞争谁更长。
四山:四周的山。
云:云雾。
未归:尚未消散。
忽闻:忽然听到。
雷虺虺:雷声轰鸣。
翻见:转眼看见。
雪霏霏:雪花飘落。
蜡屐:用蜡制成的木屐,古代老人常穿。
老难出:年迈的人难以出门。
竹炉:竹制的小火炉。
共围:围着取暖。
金乌:古人对太阳的称呼。
无恙:安然无恙。
何事:为什么。
隐:隐藏。
明晖:明亮的光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之情。

“两港水争长,四山云未归。”开篇即勾勒出一幅广阔的水乡画面,两岸相对的水流似乎在进行着永恒的争斗,而四周的山峦上笼罩着不散的云雾,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

“忽闻雷虺虺,翻见雪霏霏。”突然间,天空传来了雷声,一转眼间,原本阴沉的天气竟然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变化,表现了自然界不可预测的神秘力量。

“蜡屐老难出,竹炉谁共围。”蜡屐,即古代一种冬日取暖的器具,由于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使得这种取暖工具也变得难以使用。竹炉则是供暖用的工具,但在这样的寂寞之中,却无人与诗人共同围坐。这两句传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温暖的渴望。

“金乌无恙否,何事隐明晖。”最后两句诗,则引出了太阳(古代常以“金乌”指称太阳),在阴霾的天气下变得模糊不清。诗人似乎在询问这位看不见面的太阳,它是否无恙,或者有什么事情导致它隐藏起来,不再现出明亮的面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孤独与寂寞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久雨之后终于迎来雪花,但内心依旧感到寒冷和孤独的情怀。

收录诗词(821)

王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晦仲。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 号:双溪
  • 籍贯:婺源(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37——1218

相关古诗词

书舍遣兴二首(其二)

山好晴边出,风微雨后凉。

凭栏幽鸟语,步屧草花香。

尘事何时了,浮生有底忙。

此身垂老大,不自决行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书舍遣兴二首(其一)

意里谋功业,閒中度岁年。

诗囊浑漫兴,酒榼更无缘。

久客荒三径,归耕欠一廛。

懒扶藜杖出,回眼入陈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六客堂

一樽相属更何人,六客当年事已陈。

扁榜特书名尚在,篇章深刻字犹新。

关心吏事方穷日,企踵前贤分绝尘。

涉笔符移忧百谪,偷閒来此一嚬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凶年慨然叹久生成赘因以长句述此意

频岁田家苦旱蝗,剧思小稔活丁黄。

稻粳久渴三秋雨,菽麦俄经一夜霜。

未保沟中无殍死,已闻道上有流亡。

白头屏处山林下,只怕群偷惯夺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