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

摇曳自西东,依林又逐风。

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

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

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

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

为霖如见用,还得助成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柳条在风中自由自在地摇摆,时而倚靠树林,时而又追逐着风。
它的影子在青石小道上移动,在绿色的波光中泛起。
傍晚雨后晴空万里,第二天早晨太阳又被云遮蔽。
穿过关隘跟着离去的马儿,出了边塞引领着归来的鸿雁。
颜色随着冷暖变化,光芒与远近相协调。
如果能像甘霖一样被利用,就能帮助万物成功生长。

注释

摇曳:摇摆不定。
依林:依靠树林。
逐风:追逐风。
青道:青石小道。
夕霁:傍晚雨后放晴。
方明日:第二天早晨。
蔽空:遮蔽天空。
度关:穿过关隘。
去马:离去的马。
归鸿:归来的鸿雁。
寒暄:冷暖。
为霖:像甘霖一样。
见用:被利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同时也蕴含了深远的哲理和情感。诗人以飘逸的笔触捕捉春日云彩的变幻,开篇“摇曳自西东”即展现了云的流动与自由,接下来的“依林又逐风”则更强调了这种自然无拘的特性。诗中对光影变化的描绘,如“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日阳光与水波之间的和谐共舞,也暗示了一种生命力与自然界的融合。

接下来的“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则是对时间流转与光影变幻的一种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夜晚的雨霁与清晨的阳光,以及它们如何交替出现,表现了自然界永恒循环的主题。

“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一句,运用了典型的边塞意象,描绘了一种旅途中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远方世界的向往与探索。而“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的句子,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光线和颜色的变化,并暗示了诗人对这种变化持平常心态。

最后,“为霖如见用,還得助成功”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这里的“為霖”指的是天降甘霖,即自然界中最美好的恩赐;而“見用”则意味着这种恩赐被适当地利用和欣赏。“還得助成功”则是对这种自然恩赐所带来帮助的一种肯定,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力的尊重与感激。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云彩、光影变化以及边塞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传递了一种顺应自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

邓倚(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夜吟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室有月。

九衢生人何劳劳,长安土尽槐根高。

形式: 古风

绣袈裟衣缘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形式: 四言诗 押[先]韵

与欧阳询互嘲(其一)

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

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与长孙无忌互嘲(其二)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

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