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牛首山弘觉寺南过花岩至祖堂寺遇沧禅师

清晨骑马去,日色照高岑。

路入青松密,山盘紫甸深。

石门开净界,天阙抱祇林。

南国遗踪在,西方累劫沉。

诸天窥色相,双树长禅心。

宝塔怜孤眺,花岩爱远寻。

年多残碣积,坛覆白云阴。

定后幡无影,斋时户有禽。

炉烟参宿霭,经梵送馀音。

池上泉浮钵,亭前地布金。

随缘诠密义,适意散幽襟。

期尔皈依处,空山携玉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骑马出游,沿途所见的壮丽山景与古寺之幽静。首句“清晨骑马去,日色照高岑”以动态开篇,展现出诗人行进中的景象,阳光洒在高高的山峰上,画面生动而富有活力。接着,“路入青松密,山盘紫甸深”两句,通过“青松”和“紫甸”的描绘,展现了山林的深邃与神秘。

“石门开净界,天阙抱祇林”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所在之地的清静与庄严,仿佛是通往心灵净土的门户。“南国遗踪在,西方累劫沉”两句,既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也暗示了对佛法深远意义的探索。

“诸天窥色相,双树长禅心”描绘了寺庙中修行者的专注与内心的平静,仿佛整个宇宙都在静静地观察着他们的修行。“宝塔怜孤眺,花岩爱远寻”则通过宝塔与花岩的形象,表现了对自然与佛学的双重热爱与敬畏。

“年多残碣积,坛覆白云阴”描述了古寺历经岁月沧桑,碑文斑驳,坛台被云雾环绕,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定后幡无影,斋时户有禽”则展示了僧侣们修行后的宁静与日常生活的和谐共存。

“炉烟参宿霭,经梵送馀音”描绘了寺庙内香烟缭绕,诵经声与自然界的回响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池上泉浮钵,亭前地布金”通过水池、泉流、钵盂、亭台等元素,展现了寺庙环境的雅致与祥和。

最后,“随缘诠密义,适意散幽襟”表达了诗人随缘而行,深入理解佛法精髓,同时享受自然与心灵的自由。“期尔皈依处,空山携玉琴”则寄寓了诗人希望找到心灵归宿的愿望,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精神慰藉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915)

欧大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夏日游黎惟敬山池

名家开别墅,野客到閒堂。

园籞朝光丽,山池夕吹凉。

蘋疏浮弱筕,筱长夹重杨。

砌药翻朱萼,渠莲结缥房。

鱼摇鲸尾浪,燕拂桂枝梁。

玉轸调风细,金尊对日长。

心期招隐客,业似草玄郎。

倚石闻金奏,临流荐羽觞。

忻陪河朔会,恍在阆风旁。

安得金鹅蕊,时同薜荔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陪督学莆田林公游峡山寺

鹫岭开雕宇,龙宫隐绛霞。

地传中宿峡,林侣上清家。

梵语元通汉,炎荒尽入华。

瑶岑迎户矗,金涧绕岩斜。

寺古山偏胜,溪回路转遐。

鱼童搴藻带,鹿女献菩花。

风辔翔霄鹤,云乘上汉槎。

香烟团座盖,宝雾锁窗纱。

日暖多游骑,时清罢建牙。

青鸳瞻万栱,白马演三车。

蒲塞浆为露,桑门饭有麻。

瀑珠凝瑞草,涧玉浥仙葩。

径狭飞旌旆,坰长叠鼓笳。

慈航归未定,觉海思无涯。

衣钵从师授,何劳问释迦。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峡山游瞩效齐梁体四首(其一)半云亭

飞亭白日下,灵氛紫嶂前。

鸡犬疑淮市,楼台现海边。

洛水陈王赋,巫山楚客篇。

稍昏彤叶卷,欲曙白衣鲜。

纵能成变幻,何处下群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峡山游瞩效齐梁体四首(其二)葛仙亭

海上元无宅,山中半带霞。

罗浮多石髓,勾漏有丹砂。

弟子羊为石,仙人枣似瓜。

飘飙九芝盖,出入五云车。

山精时照镜,木客日餐花。

虚驾那能度,悬壶即是家。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