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金华诸郡有感

伏枕经秋得暂还,可堪歧路转间关。

无端更历三秋路,不厌频看两浙山。

乡味渐知鲈鲙美,客愁难减鬓毛斑。

圣恩旧识深如海,便合从兹谢世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铎在经过金华诸郡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仕途的感慨。

首联“伏枕经秋得暂还,可堪歧路转间关。”描绘了诗人病中度秋,好不容易得以暂时归家,却因行路艰难而心生疲惫。这里的“歧路”既指实际的山路崎岖,也暗喻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易。

颔联“无端更历三秋路,不厌频看两浙山。”进一步说明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尽管历经三秋之苦,但对沿途的两浙山水仍情有独钟,不愿轻易忘怀。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颈联“乡味渐知鲈鲙美,客愁难减鬓毛斑。”诗人逐渐品味到家乡美食的美味,尤其是鲈鱼脍,然而旅居在外的愁绪却难以减轻,甚至让鬓角的白发更加明显。这里通过美食与愁绪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圣恩旧识深如海,便合从兹谢世艰。”诗人回顾往昔,感激皇恩浩荡如同深海,决定从此辞别尘世的艰辛,表达了对朝廷恩赐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摆脱世俗烦恼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97)

谢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忆戴安州

两度河间有报书,安州不见驾来车。

兴知王子殊非浅,迹在韦郎本不疏。

未必老逾相别后,可应难是入官初。

十年离恨长安地,尚忆趋庭有伯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郑大尹还天台

天台作县比神仙,好客仍兼郑老贤。

桐柏宫中春载酒,石梁桥上夜忘眠。

别来最是尘埃苦,老去还于水石偏。

此日送君重有感,不堪归思益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杨太真

春老华清宴,门深羯鼓声。

新台高百尺,不见范阳兵。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题便面

旧业留芳径,閒云度远岑。

溪桥回首处,应悔出山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