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心月的作品,以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场景来阐述禅意。"得也与么,未得也与么",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示了世间万物皆在得失之间摇摆,无论得到与否,都未能真正脱离轮回。接下来的"寒灰烧杀人,冷地不可卧",形象地描绘出修行者面对内心煎熬,即使环境再艰苦,也无法逃避心灵的寒冷。最后两句"丹霞烧木佛,因甚院主眉须堕",以丹霞山的禅宗故事为喻,木佛虽象征佛法,但连它也在火焰中消融,暗示了佛法并非外在形式,真正的解脱在于内心的觉悟,连院主的眉毛胡须都因领悟而脱落,象征着放下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体现了禅宗对人生无常和空性的理解,以及追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修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