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安国所作的《赠云居僧明公五首》中的第五首,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云居僧明公的深厚敬意与关怀之情。
首句“十年音信断鸿鳞”,以“断鸿鳞”比喻长时间的音讯不通,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云居僧明公之间因时间久远而产生的隔阂感。十年的时光,仿佛让两人的联系变得如同断翅的大雁,难以寻觅踪迹,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怀念。
次句“梦想云居顶上人”,转而表达出诗人对云居僧明公的思念与向往。在梦中,诗人仿佛登上了云居山的山顶,见到了明公,这种梦境既寄托了诗人对明公的深切思念,也暗示了明公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后两句“香饭可能长自饱,也应分济百千身”,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明公的崇敬与赞美。诗人想象明公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如“香饭自饱”,更能在精神层面惠及无数众生,展现出明公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伟大情怀。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明公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慈悲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云居僧明公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高尚人格的由衷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