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仁以使君天上来六诗投赠遂歌山中人次韵答之(其二)

我本山中人,渴饮松下露。

松肪酿春酒,和月共吞吐。

一瓢甘自醉,漓薄亦不恶。

澹然有真味,醲滟反成痼。

常恐樽罍空,或贻友朋怒。

万里困风尘,十年负幽趣。

平生陶靖节,耿耿见寐寤。

初非薄轩冕,且复事农圃。

难效西施颦,虑失邯郸步。

故园归何时,委心任吾寓。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鉴赏

这首明代郑潜的诗《徐仲仁以使君天上来六诗投赠遂歌山中人次韵答之(其二)》描绘了诗人作为山中隐士的生活态度。首句“我本山中人”,表明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身份认同。接下来,“渴饮松下露”与“松肪酿春酒”两句,展现了诗人享受清苦而富有诗意的日常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瓢甘自醉,漓薄亦不恶”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即使酒质清淡也能从中找到乐趣。“澹然有真味,醲滟反成痼”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淳朴的真谛,而非外在的繁华。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对尘世生活的感慨,“常恐樽罍空,或贻友朋怒”,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仕途纷扰的忧虑。“万里困风尘,十年负幽趣”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示自己并非轻视官位,而是选择回归田园,保持率真,“初非薄轩冕,且复事农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担心过于沉浸于山林生活会失去平衡,“难效西施颦,虑失邯郸步”。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选择和心境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坚守和对现实的妥协,以及对友情和自由的珍视。

收录诗词(197)

郑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字:彦昭
  • 籍贯:元明间徽州歙县

相关古诗词

徐仲仁以使君天上来六诗投赠遂歌山中人次韵答之(其三)

我本山中人,元非庙堂瑞。

何由适真性,颇恨误虚誉。

躬耕苦无力,读书粗识字。

山林寄萧散,庭草自交翠。

苍松振龙髯,新篁堕琼腻。

清风入南轩,一笑复嗟喟。

悬知相如璧,争似灵运屐。

半生江海游,浩荡不可记。

谅非经世才,聊写咏归志。

游川一丘壑,潇洒足风致。

形式: 古风

徐仲仁以使君天上来六诗投赠遂歌山中人次韵答之(其四)

我本山中人,何意纡紫绶。

空怀恋主心,莫措医国手。

大哉乾坤内,囿此人物薮。

汨汨九衢尘,萧萧五门柳。

炎凉逐时好,宠辱多颜厚。

别来几经年,衰发等樗朽。

何处寻草堂,兹山拓松牖。

虽无谷口田,赖有墙头酒。

坐望白衣人,慰我停云友。

明月满前川,相过独邻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徐仲仁以使君天上来六诗投赠遂歌山中人次韵答之(其五)

我本山中人,棹歌来九曲。

閒乘驾壑舟,静爱隐屏绿。

溪上石可渔,云边药可斸。

岚翠湿紫霞,林霏散清旭。

观风历闽峤,转觉叹羁束。

苟禄耻素餐,疲民廪无粟。

投閒分之宜,躁进非所欲。

高岗可振衣,碧涧可濯足。

孰云继辋川,庶以咏盘谷。

诗成谢良朋,亦可敦里俗。

形式: 古风

徐仲仁以使君天上来六诗投赠遂歌山中人次韵答之(其六)

我本山中人,君亦山中客。

山中何所有,白云共朝夕。

朝看仙岩青,暮对庐岳碧。

林暗幽鸟巢,山明见人迹。

新诗喜联篇,相去仅咫尺。

萧萧松下风,凿凿涧边石。

莫遣志愿违,从教富贵迫。

聊和还山吟,晴空送云翮。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