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净慈寺契原山堂听岭云上人弹琴

萧条桫椤林,一雨转清绝。

颖师净名室,孤影澹行迹。

棱棱木叶衣,瘦骭遮不没。

余事出声闻,结想渺林樾。

散作一指禅,触响动超忽。

七条泠泠弦,不与山水隔。

晚花萎无香,幽径艳还灭。

天高风露澄,戒缚破枯寂。

潭潭木石心,钩拨见古拙。

老猿蹑月听,遥峰堕空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杭世骏的《雨过净慈寺契原山堂听岭云上人弹琴》描绘了一幅雨后寺庙清幽的景象。首句“萧条桫椤林,一雨转清绝”以环境的寂静和雨后的清新为背景,烘托出净慈寺的独特氛围。接着,“颖师净名室,孤影澹行迹”点出弹琴者颖师在静谧的室内,身影孤独而淡然。

“棱棱木叶衣,瘦骭遮不没”运用了比喻,将木叶比作衣裳,形象地描绘出僧人的简朴生活,即使瘦骨嶙峋也难以掩盖其修行者的气质。“余事出声闻,结想渺林樾”进一步强调音乐的穿透力,琴音超越了自然的界限,引人遐想。

“散作一指禅,触响动超忽”表达琴音如禅意般深远,超脱世俗。接下来的诗句“七条泠泠弦,不与山水隔”则赞美琴音与山水相融,空灵而动人。随着夜色降临,“晚花萎无香,幽径艳还灭”,自然景色与琴声相互映衬,更显静谧。

“天高风露澄,戒缚破枯寂”表达了在这样的夜晚,琴音打破寂静,带来心灵的解脱。最后两句“潭潭木石心,钩拨见古拙”以深沉的琴音揭示出古老而质朴的智慧,而“老猿蹑月听,遥峰堕空碧”则以生动的意象收束,描绘出听琴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净慈寺的宁静以及琴音带来的超凡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禅意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46)

杭世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同年金甡之东昌

相守无欢悰,送子走马去。

青枣不著花,纂纂在高树。

赤心持奉子,将子尚无吐。

布褐有石交,簪带少肺附。

神明既不关,欢谑又何助。

陈人负屯骨,握鉴定沟瞀。

薄植期前修,驽足切遐慕。

回首一蹉跌,万事叹错迕。

期子金石坚,钦子文章富。

惜子远行迈,郁勃发奇趣。

鹊山秋在朝,华不秋在暮。

朝暮鹊华间,秋色眉棱度。

洒词搜清寒,渺渺澹思虑。

维予砖瓦姿,磥砢掷霜露。

谁能不雕厉,辗转自耽误。

诵子历下诗,得阴雨恐惧。

潘生珑无近情,此意或可语。

索米良以艰,寄食岂容屡。

久羁童仆疑,习见亲昵斁。

九十月之交,余亦奋南翥。

形式: 古风

酬丁处士钱送江口

娟娟隔岸山,历历临江树。

摇摇独客心,漠漠沙洲渡。

褰裳送行舟,劳子远来赴。

去住各艰辛,川涂莽回互。

征侨嗟不逢,芳华怅迟暮。

了思良会难,始省初心误。

纡威入晚烟,不辨烟中路。

饥禽解笑人,投老去丘墓。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越秀山怀古

峨峨越秀山,千古阅兴替。

台隍夷夏交,月表秦楚际。

缅维老夫佗,荆棘此剪薙。

中原方逐鹿,兵甲惜劳弊。

从容得辟疆,屈彊遂称帝。

带海为藩维,蓖山作屏蔽。

不知汉广大,颇恃兵锋锐。

卓哉陆大夫,一语豁蒙曀。

称臣请内属,蹶起解椎髻。

朝台压闉阇,奕世永带砺。

牝晨误远图,煽处乏调剂。

戈船下牂牁,一往失重闭。

险设衅可乘,时衰力能制。

始知开国人,贬捐有深计。

清朝息金革,旷宇喜开霁。

秋风吹余花,孤客恣幽憩。

日落树盘鸦,潮来城上蛎。

江天雨苍茫,俯仰供流涕。

岧峣腐史笔,凭吊落荒裔。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中宿峡

江流无直波,造化妙融结。

凝此秋一湾,知几翠屏折。

丛芦窈然青,危石蠢尔凸。

岂愁顽蛟蹲,到寺渐奔泄。

群峰密构接,高蹠忽踏裂。

虹梁轶天半,垒石补空缺。

千夫挽长茭,哀过啼猿切。

迢迢孤蓬眠,况有万里别。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