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治书仲安

少年不解事,妄意欲闻道。

力小任匪轻,今兹半摧倒。

生平寡师友,恨不识君早。

所期亲杖屦,函丈供汛扫。

尽出胸中疑,为我细分剖。

奇章忽见示,踧躇警中抱。

过许君岂然,无乃习称好。

抠衣或有幸,同游万物表。

他年重盍簪,会观《太玄》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安熙的《酬王治书仲安》,以酬答的形式,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学问的追求。

诗中首先提到“少年不解事”,诗人回顾自己年轻时对世事的懵懂无知,对“道”的理解也颇为肤浅。接着,“力小任匪轻”一句,表明了诗人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承担重任,暗示了他在追求学问道路上的挫折与困难。“今兹半摧倒”则直接点明了这种挫败感。

“生平寡师友,恨不识君早”表达了诗人对于缺乏良师益友的遗憾,以及希望在更早的时候认识对方的渴望。接下来,“所期亲杖屦,函丈供汛扫”描绘了诗人期待能与朋友亲近,共同探讨学问,甚至愿意为对方提供一切便利的情景。

“尽出胸中疑,为我细分剖”展现了诗人愿意向朋友倾诉心中的疑惑,寻求解答的愿望。而“奇章忽见示,踧躇警中抱”则是指朋友突然展示出的奇思妙想,让诗人感到既惊喜又警惕,体现了两人在学问上的相互启发与激励。

“过许君岂然,无乃习称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评价持谨慎态度,认为不应轻易称赞,以免流于表面。最后,“抠衣或有幸,同游万物表”表达了诗人希望能有机会与朋友一同深入探索世界的奥秘。

“他年重盍簪,会观《太玄》草”则是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希望在将来能够再次相聚,共同研读《太玄》这样的经典著作,进一步深化彼此的友谊与学问交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友情与学问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共同成长的愿景。

收录诗词(74)

安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病卧穷庐时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贤聊以遣兴云尔(其一)

士生三季后,伥伥渺何依?

空馀身后名,炯炯留清晖。

自古有商颜,冥鸿快高飞。

白云在空谷,哀歌叹安归。

虽无首阳薇,紫芝足疗饥。

九原不可作,抚己良可悲。

形式: 古风

病卧穷庐时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贤聊以遣兴云尔(其二)

静中有真趣,非弦亦非琴。

耿耿方寸间,千年有遗音。

手植庭下兰,奇香惬幽寻。

独处谁晤语,有酒还自斟。

西山蕨薇多,长往夙所钦。

尘迹尚淹留,低回愧初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封龙十咏(其一)熊耳峰

穷探不惮远,行登最高峰。

顿觉天宇近,一洗群山空。

奇哉此绝境,造化天无功。

神襟一以旷,写我浩荡胸。

远意殊未极,更思脱樊笼。

何当著神鞭,驾此慵飞龙。

翩翩上箕尾,再见开鸿濛。

长啸暮云合,轻衣振天风。

形式: 古风

封龙十咏(其二)白云洞

峨峨两峰间,崔嵬耸双阙。

中有仙人洞,恍若仇池穴。

朝开白云生,暮掩白云灭。

朝昏有奇变,宛与人世隔。

我来搴绿萝,深寻得幽绝。

平生栖遁志,兹焉益超越。

未成长往计,复愧固穷节。

永怀静修铭,凄其仰前哲。

会当结茅屋,来此寄疏拙。

沈思毕旧闻,长歌抱明月。

白云应更深,老眼益清彻。

未敢献吾君,聊尔自怡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