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双秀堂

窗户青红花木繁,午阴脩径接深关。

人如巢许逃名迹,山学娥英露髻鬟。

采菊悠然常独见,望云时复对僧闲。

夜闻松雨惊飞瀑,疑宿匡庐黄石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雅的山林景象。首句“窗户青红花木繁”以窗户为视角,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春色,青红交织的花朵与茂密的树木装点着四周,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自然氛围。接着,“午阴脩径接深关”描绘了午后阳光下修长小径与深邃山关相连的景象,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探索未知的旅程。

“人如巢许逃名迹,山学娥英露髻鬟”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隐士巢父、许由与山峰、娥皇、女英相比较,前者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隐逸生活,后者则以山峰的形态和娥皇女英的发式来描绘山的形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的高洁与神秘。

“采菊悠然常独见,望云时复对僧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隐逸生活的意境,通过采菊、望云等日常活动,以及与僧人的交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最后,“夜闻松雨惊飞瀑,疑宿匡庐黄石间”则以夜景中的松雨和飞瀑,以及对庐山的想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和心灵的归宿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赞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超越的文化特质。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垂金馆

风檐负日背胡床,千颗初惊昨夜霜。

噀雾香争和露擘,过墙枝作照林光。

佳名曾用题书尾,小字仍呼背药囊。

先与儿曹为美兆,读书窗映笏头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赠庆代禅师

莲峰千叶吐晴烟,玉颊遥知一粲然。

梅坞雪消香错莫,庵僧老尽气完全。

暗惊梦蝶人间世,回看醯鸡瓮里天。

谁见清言横麈尾,满庭风露竹娟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宿清修寺

湘山也学庐山好,落瀑声飞绣谷风。

正欲来归向儿说,戏将收拾入诗中。

浪惊醉枕寒松响,春满茶铛活火红。

清景骨飞嗟未到,故应唯许梦魂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自清修过大沩乱山间作

行尽湘南尽处山,爱公高韵不容攀。

会当拭目瞻双阙,应笑寻幽到百蛮。

甚欲解鞍休荦确,更能揎手弄潺颜。

定知醉看千岩晓,大字题名石壁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