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童轩的《感寓(其三十八)》描绘了社会阶层变动中的人性冷暖。诗的前两句“富贵亲戚惧,贫贱父子离”,揭示了在贫富悬殊的环境中,亲情也受到考验,富贵之人对贫困亲人的疏远令人感叹。接着,“骨肉尚如此,何况他人为”进一步强调了人情的冷漠。
诗人以季子为例,他在困厄时面容憔悴,境遇悲惨,但一旦飞黄腾达,立刻有了显赫的随从和权势。他的才智使他在辩论中占据上风,然而当他回到家乡,却不得不对父母低眉顺眼,甚至对妻嫂也表现出谦卑的姿态。这幅画面揭示了权力地位带来的屈辱和人性的扭曲。
最后两句“季子不足道,薄俗堪长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世态炎凉的深深忧虑,认为季子的行为虽然极端,但更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的浅薄。整首诗通过季子的故事,寓言般地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情的冷漠,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