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和公主和蕃

北路古来难,年光独认寒。

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

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北方自古以来道路艰难,只有严寒陪伴着时光。
寒冷的北风吹过,掠过鬓角,边塞的月亮低垂,仿佛在眉间留下痕迹。
在芦苇井边寻找沙地,穿过花门遥望沙漠边际。
万里之外的暖风拂来,它来自的方向正是繁华的长安城。

注释

北路:北方的道路。
古来:自古以来。
难:艰难。
年光:时光。
独:独自。
认:感受。
寒:寒冷。
朔云:北方的云。
侵:侵袭。
鬓:两鬓。
边月:边塞的月亮。
向:对着。
残:残缺。
芦井:芦苇丛中的井。
寻:寻找。
沙到:直到沙地。
花门:古代边关名。
度:穿越。
碛:沙漠。
薰风:温暖的风。
一万里:非常远。
来处:来源之处。
长安:古都长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公主远嫁他乡的凄凉情景,表达了对其离别之痛苦和边塞生活的孤寂感。诗人以“北路古来难”开篇,便将听众带入一个充满挑战与艰辛的旅途中。而“年光独认寒”则透露出时光流逝,岁月匆匆,却只能在严寒中独自感受。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更是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萧瑟与孤寂。

“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公主行经之处的荒凉景色。最后,“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则以长安作为情感的寄托,无论走多远,也无法摆脱心中对长安故土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物内心世界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离别之痛,同时也流露出对于故乡深深的眷恋。这不仅是对公主命运的一种同情,更是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一种感喟。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送司徒童子

卫多君子鲁多儒,七岁闻天笑舞雩。

光彩春风初转蕙,性灵秋水不藏珠。

两经在口知名小,百拜垂髫禀气殊。

况复元侯旌尔善,桂林枝上得鹓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使判官

万里永昌城,威仪奉圣明。

冰心瘴江冷,霜宪漏天晴。

荒外开亭候,云南降旆旌。

他时功自许,绝域转哀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李舍人归兰陵里

清词举世皆藏箧,美酒当山为满樽。

三亩嫩蔬临绮陌,四行高树拥朱门。

家贫境胜心无累,名重官闲口不论。

惟有道情常自足,启期天地易知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陈判官罢举赴江外

练思多时冰雪清,拂衣无语别书生。

莫将甲乙为前累,不废烟霄是此行。

定爱红云燃楚色,应看白雨打江声。

心期玉帐亲台位,魏勃因君说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