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囊中书是居山写,海畔家贫乞食还。
吾子莫愁登第晚,古人惟爱贱游闲。
舟行散适江亭上,郡宴歌吟蜡烛间。
从此乐章休叙战,汉兵无阵亦无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书房里写作,生活贫困,不得不去海边乞食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态度,劝勉后辈不要急于功名利禄,而是要像古人那样享受平凡和自由的乐趣。在自然风光中畅游,参加宴席时高声歌唱,这些都是诗人追求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则表明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希望远离战乱,保持一份内心的平静。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精神自由和艺术创作的向往。他并不追求功名,而是更注重生活中的小确幸,以及对文学和自然美景的享受。这样的态度体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超脱与豁达。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一战便抽兵,蛮孤吉浪平。
通连无旧穴,要害有新城。
昼卒烽前寝,春农界上耕。
高楼一拟望,新雨剑南清。
泸水断嚣氛,妖巢已自焚。
汉江无敌国,蛮物在回军。
越巂通游国,苴哶闭聚蚊。
空馀罗凤曲,哀思满边云。
像阁与山齐,何人致石梯。
万烟生聚落,一崦露招提。
斋月人来上,残阳鸽去栖。
从边亦已极,烽火是沈黎。
亭午四邻睡,院中唯鸟鸣。
当门塞鸿去,欹枕世人情。
地燥苍苔裂,天凉晚月生。
归家岂不愿,辛苦未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