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词

翻为多情损性灵,断魂还认陇山青。

何因得证摩尼塔,一卷笼中《般若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以“鹦鹉词”为题,由清代诗人王誉昌所作,通过描绘鹦鹉的形象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

首句“翻为多情损性灵”,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鹦鹉以多情的性格特征,暗示鹦鹉因情感丰富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其自然本性。鹦鹉的多情,或许是对主人的依恋,或是对环境变化的敏感,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诗人不禁深思生命与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

次句“断魂还认陇山青”,进一步深化了鹦鹉的情感世界。即使在被囚禁的状态下,鹦鹉仍能凭借记忆中的景象,感受到外界的生机与美好。这里,“陇山青”象征着自由与自然的美好,鹦鹉对这一景象的记忆,不仅体现了其对自由的渴望,也反映了自然界对心灵的抚慰作用。

后两句“何因得证摩尼塔,一卷笼中《般若经》”,则将鹦鹉置于佛教文化的背景下,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解脱之道。摩尼塔和《般若经》都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分别代表了智慧与解脱的追求。诗人借鹦鹉之口,提出了一种关于如何通过内心的觉醒与智慧,达到超越物质束缚、实现精神自由的思考。这不仅是对鹦鹉命运的同情,也是对所有生命寻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普遍愿望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鹦鹉这一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情感与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

收录诗词(4)

王誉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送张梅庄之维扬二首(其一)

春郊烟景浓于酒,万缕千丝堤畔柳。

当杯惜别暂流连,长条能绾离情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有]韵

春日送张梅庄之维扬二首(其二)

挂帆暮霭指维扬,渡口分飞各一方。

一苇不从张仲去,思随飞絮绕雷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过褚渔黄山居

数峰深曲径,返朴遂栖迟。

虚室云为牖,成邻鹤在枝。

漱甘临涧石,遁迹称茅茨。

客至青精饭,长镵共采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过旧送别处

忆昔亭前柳,分携曾系船。

至今攀折处,犹是锁愁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