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时中法台得郡而归喜而成诗

去岁秋风话别离,今秋俄报有归期。

自应冠豸登三院,何遽凭熊把一麾。

治行伫为千里最,才猷已是九重知。

莫辞小憩留仙隐,伴我花前倒玉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去年秋天我们曾告别,今年忽然传来归乡的消息。
理所当然地,我将戴上獬豸冠进入重要的官署,为何这么快就要接受熊旗的任命。
我的政绩期待能成为全国最好的,才华谋略早已被高层知晓。
不要推辞,短暂停留在这仙境般的隐居之地,陪我在花前共饮美酒。

注释

去岁:去年。
俄报:忽然传来。
冠豸:古代官员的一种冠饰,象征清廉。
三院:指朝廷的重要机构。
凭熊:熊旗,古代的一种官职任命标志。
治行:治理地方的政绩。
千里最:全国最好的。
才猷:才华和谋略。
九重:指皇帝所在的皇宫,代指朝廷高层。
仙隐:仙境般的隐居之地。
玉卮:玉制的酒杯。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吴芾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去岁秋风话别离,今秋俄报有归期。" 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去年秋天与亲友告别的情景以及今年秋天得知自己可以回归故乡的喜讯。这里的“秋风”和“秋报”都是秋天的象征,但却承载着不同的情感。

"自应冠豸登三院,何遽凭熊把一麾。" 这两句诗人以古代官员加官进爵的典故,比喻自己仕途上的顺利和荣升。其中,“冠豸”指的是古代士族子弟的装扮,而“三院”则是科举考试的地方;“凭熊把一麾”中的“凭熊”可能是对某种权力的象征,“一麾”则可能比喻手中执掌的权力或职位。

"治行伫为千里最,才猷已是九重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的成就和才能得到认可。其中,“治行”指的是政绩或治理之道,“伫”有停留的意思,而“千里最”则可能是对远方的眺望,象征着远大的志向;“才猷”意指诗人的才能,而“九重知”则可能比喻朝廷的最高层次,对于诗人才能的认可。

"莫辞小憩留仙隐,伴我花前倒玉卮。"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归乡后愿意在自然之中小憩片刻,享受生活的美好。在这里,“小憩”指的是短暂的休息,“留仙隐”可能是对某种超脱世俗的境界的向往;“伴我花前倒玉卮”则是在描绘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自豪以及对于生活美好的期待。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到双胜匆匆不及款舟中成小诗寄良器兼简杨宰

海滨何处足春风,尽在王孙小圃中。

雨洗山光供几席,日移花影上帘栊。

扁舟回首烟波隔,尊酒何时笑语同。

若对扬雄赏幽胜,杯行应亦话衰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人见寄

高义如君举世无,贤关十载会琴书。

匆匆边马来时别,郁郁乱山深处居。

天外风尘仍断绝,人间豪杰正萧疏。

何时樽酒论文去,千里相思寄望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十五侄见寄

草庐高卧几经春,被褐深藏席上珍。

已自闭门甘澹泊,不妨琢句自清新。

我惭老去同流俗,日念归来作野人。

此后埙篪酬唱罢,因风见寄莫辞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十五侄韵

无补公家祇主臣,但思高卧故山云。

宦游耻蠹太仓粟,归去贪羹碧涧芹。

喜得醇醪堪饮客,还惊妙句更超群。

速来共为梅花醉,趁取枝头香正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