霪雨中偶书所见

丙申二月七,是夕月离毕。

春云忽霮䨴,春雨复蒙密。

绵绵殆三旬,不见天上日。

谪官在淮甸,幽抱常郁郁。

岂无琅邪山,泥泞不可出。

空庭唯蚯蚓,得势互蟠屈。

乘兹积阴气,小穴恣出没。

山禽忽飞下,长嘴啄深窟。

倒曳方力争,强吞遽全失。

食土与巢林,上下非俦匹。

胡然罹此酷,不能保微质。

嗟嗟彼群小,倾夺事匪一。

仪凤去九夷,神龙入泉室。

如何役吾眼,瞻视此小物。

归来因浩叹,自悔成诗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连绵不绝的春雨给自然界带来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忧郁。开篇便是春云忽至、春雨如织,天空阴沉,不见阳光,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和封闭的氛围。

诗人自述为谪官,在淮甸任职,但心中充满了郁闷之情。即使是琅邪山这样壮丽的自然景观,也因为泥泞难行而不得不留在原地。这段描写通过对自然的描述,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几句“空庭唯蚯蚓,得势互蟠屈。乘兹积阴气,小穴恣出没。”则是对小生命在此环境下的生存状态的观察,其中“乘兹积阴气”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蚯蚓等小生物如何适应并利用这种阴湿的天气。

山禽飞下,长嘴啄深窟,是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顽强适应能力的赞美。而“倒曳方力争,强吞遽全失”一句,则表现了生存竞争的残酷和无常。

“食土与巢林,上下非俦匹。”这几句话,诗人通过对不同生物生活环境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多样性和相互依赖性的感悟,以及面对自然界中强弱秩序时的无奈。

“胡然罹此酷,不能保微质。”这里,诗人的情绪变得更加沉重,他感到自己无法在这种环境中保护自身的脆弱,这种无力感与之前的郁闷交织,形成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最后,“嗟嗟彼群小,倾夺事匪一。仪凤去九夷,神龙入泉室。”诗人感叹那些小生命在自然界中的无常,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与这些生命一样的孤独和脆弱。

“如何役吾眼,瞻视此小物。”诗人的目光停留在这些小生物身上,他通过对它们的观察来反思自己的处境。

最终,“归来因浩叹,自悔成诗笔。”诗人回首这一切,不由得发出叹息,内心充满了后悔,为何要用文字去记录这份孤独和忧伤。这里的“自悔成诗笔”,既是对自己选择以诗来表达情感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这种方式可能带来的无力感的一种体认。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感悟,是一篇蕴含丰富情感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感兴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句(其六)

二月探供三月酒,今年未得去年钱。

形式:

句(其十三)

飘飘粉翅和梅艳,细细香须伴柳丝。

形式: 押[支]韵

句(其十五)

且留重戴士风多。

形式: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