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瞿士雅所作的《五十自寿集唐五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早年师友教导之恩的感激,以及对家族传统事业的继承。他描述了自己不畏艰难,坚持学习的艰辛过程,同时也强调了作为时代杰出人物的责任感和对成功的渴望。
“早年师友教为文”,开篇点明了诗人年轻时在师友的指导下学习写作的经历,暗示了其文学才能的培养始于早年。
“世业相承及我身”,接着提到家族的传统事业在他这一代得到了延续,体现了他对家族荣誉的重视和责任感。
“冒热冲寒徒自取,雪天萤席几辛勤”,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不畏严寒酷暑,坚持学习的情景,用“雪天萤席”这样的典故,形象地表现了他在艰苦条件下仍能勤奋读书的毅力。
“须为圣代无双物,耻作明时失路人”,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成为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杰出人才的愿望,同时也表明了他不愿在光明的时代里迷失方向的决心。
“今日一茎新白发,故园高卧度三春”,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到了五十岁,虽然已有了白发,但他选择在故乡的宁静中度过春天,既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成长历程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理想与责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