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择之赋泉声

试问今宵涧底声,何如三叹有馀音。

堂中衲子还知否,月白风清底处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试问今晚涧底的流水声,比起那三声叹息是否更动人呢?
屋里的和尚们知道吗,何处才能找到像这月光明亮、风儿清朗的意境?

注释

试问:询问。
今宵:今晚。
涧底:山涧底部。
声:声音。
何如:怎么样,比得上。
三叹:连续三次的叹息。
馀音:余韵,指声音的回响。
堂中:屋子里。
衲子:和尚。
还知否:是否知道。
月白风清:月光明亮,风儿清朗,形容环境宁静美好。
底处:何处,哪里。
寻:寻找。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欣赏山涧之声的场景。"试问今宵涧底声,何如三叹有馀音"两句中,“今宵”指当前的夜晚,“涧底声”是指山谷中的溪流声响,而“三叹”则可能是指诗人之前的某种感慨或赞美之词。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想要探讨的是自然界的声音之美,是超越了语言所能表达的情感。

"堂中衲子还知否"一句,“堂中”应是指室内,而“衲子”则可能是指室内的仆从或侍者。这里诗人是在询问这些在室内的人是否还记得那涧底之声。

最后两句“月白风清底处寻”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月白风清"形容了一个明净而和缓的夜晚,而"底处寻"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这宁静中去探寻那涧底之声。

整首诗通过对山涧之声的描写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他对于超越语言限制、直接感知世界声音的渴望。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和择之赋霜月

月华明洁好霜天,遥指层城几暮烟。

妙意此时谁与寄,美人湘水隔娟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和择之福岩回望岳市

回首尘寰去渺然,山中别是一风烟。

好乘晴色上高顶,要看清霜明月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和择之韵

山中好景年年在,人事多端日日新。

不向青山生恋著,祇缘身世总非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和答郑宪分赠米帖

字中有笔米博士,片纸人间什袭藏。

好帖袖归终日看,从渠车马闹康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