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禹庙观山海经塑像三十韵

淮海皆平壤,隆然片石支。

中央居混沌,明德镇阽危。

不共罗山合,还同息壤遗。

媪神唐日观,江水汉家祠。

永永尊文命,汤汤罢怨咨。

霉形犹带瘦,高栋反如卑。

柏翳承虚寝,狂章待玉墀。

风云生恍惚,土木出恢奇。

忆昔鸿荒远,宁安妇子熙。

神奸浑不辨,人兽互相欺。

枯步穷乾粤,方祇骇地维。

蛇操何蚴蟉,鳌抃更躨跜。

林出刑天舞,岩藏贰负尸。

应龙飞有翼,精卫溺堪悲。

博物推中垒,传芭望少姨。

儿坪终古诧,母石至今垂。

经可百虫证,功堪四载追。

解裳嗤适裸,铸鼎讶逢魑。

定括河图象,徒闻太史疑。

规摹非近事,指点立多时。

六月当初降,千村走祷祈。

笙镛应间作,巫觋尚讴思。

瓜蔓前年决,鱼头万室为。

空纡谒者策,屡费大农资。

呵壁吾将问,搴茭且补痍。

牙须雄此辈,秘怪孰攸司。

落照明低塔,寒飙响女陴。

惠之前有塑,靖节后无诗。

沃野居难卜,丹丘到未迟。

如听赤绦使,历历话幽姿。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厉鹗对淮海地区浮山禹庙内山海经塑像的细致描绘和感慨。诗人首先赞美了禹治水的功绩,将浮山比作平壤,石像象征着禹的坚定与不朽。接着,他描述了庙中的景象,如混沌中央的明德镇守,以及古老的神祇祭祀。诗人感叹历史的沧桑,曾经的神话世界如今只剩下遗迹。

诗中提到的神话人物如罗山、息壤、媪神、鸿荒等,展现出浓厚的神话色彩,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人对塑像的细节描写,如“霉形犹带瘦”、“柏翳承虚寝”,展现了艺术的生动与历史的痕迹。

诗人借古讽今,批评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如“妇子熙”与“人兽互相欺”的对比,以及自然灾害带来的痛苦。他还提到了《山海经》中的各种奇异生物,如应龙、精卫等,寓言般地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在描绘塑像的同时,诗人也反思了历史记载的可信度,如“徒闻太史疑”、“规摹非近事”。他对民众的虔诚祈祷和政府的资源投入表示关注,但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既是对古代神话的赞颂,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收录诗词(201)

厉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字:太鸿
  • 号:樊榭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692-1752

相关古诗词

次韵堇蒲春日书怀(其一)

里社追游每拍肩,投簪又是入新年。

移家幸有琴书共,卜筑欣看树石连。

不守庚申缘道在,偶占甲子得春偏。

始知上界多官府,今向人间见斥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堇蒲春日书怀(其二)

六街堀堁梦才醒,草色何妨满户庭。

洛下忆曾修禊事,淹中怅未了遗经。

当帘山月钩帘见,傍枕春潮转枕听。

此是城南招隐处,新诗暇日上重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次韵堇蒲春日书怀(其三)

独坐杉亭簇绛趺,看花折简不烦呼。

从无长物称名士,雅有间情属固姑。

酒畔俳谐编作集,墓堂文字积成逋。

与君共喜慈颜奉,未敢人前号老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堇蒲春日书怀(其四)

端居风物际升平,不觉吴霜点鬓生。

上冢年光潜委巷,趁潮清梦入严城。

啖齑元是儒林味,焚草无劳后世名。

有约出郊真兴剧,柳花如雪爱初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