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与独特,诗人通过对比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女性之美的赞赏。"抱璞应难辨"用璧玉来比喻女子之美,璧玉圆润无瑕,但在这里却是“难辨”,意味着这种美丽超乎寻常,难以辨识。"妍媸每自融"则指美与丑并存而又相互融合,不可分割。"贞姿偏特达"强调了女子的高贵气质,她的美是独一无二的。
"微玷遇磨砻"中的“微玷”意指极小的瑕疵,但在这里却被“磨砻”——也就是时间或磨难所抚平,显示出即便有瑕疵,也被岁月洗净。"泾渭流终异"用两条河流来比喻美与丑的差别,即使是同一源头,但到了最后还是会分道扬镳。
"瑕瑜自不同"则直接指出瑕疵与璎珞(瑶光)不相同,美丽总有其独特之处。"半曾光透石,未掩气如虹"形容女子的美,如同半露的玉石透射出的光芒,又像彩虹般令人惊叹,但却是未被完全揭示的。
"缜密诚为智,包藏岂谓忠"表达了对内涵深厚、不轻易显露之美的赞赏。"停看分美恶,今得值良工"则是在告诫读者要仔细观察美与丑的区别,现在终于有幸遇到这样高明的工匠(或鉴赏家)。
整首诗流露出对女性之美独特性的欣赏,以及对这种美丽深度和内涵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