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陆光宙在仲秋九日时,得知其弟弟金吾(即金吾弟)去世的消息后所作。诗中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怀念。
首联“半生南北各分天,一晤重违又十年”,诗人回顾了自己与弟弟分别在南北两地的生活,相隔千里,难得一见,如今重逢后却又离别十年,表达了时光流逝、相聚不易的感慨。
颔联“黄耳走残吴地月,白乌啼散蓟门烟”描绘了弟弟去世的情景。黄耳,古代传说中的神犬,常被用来象征传递消息;白乌,古代神话中的吉祥鸟。这两句通过黄耳和白乌的形象,暗示了弟弟的离世,以及诗人对弟弟离去的哀痛之情。
颈联“委先慈竹应难化,长未孙枝亦可怜”表达了对已故母亲的哀悼和对未来的忧虑。慈竹,象征着母亲的慈爱;孙枝,预示着家族的延续。这两句既是对母亲的怀念,也是对家族未来传承的担忧。
尾联“老我独存君不见,梦魂飞绕落霞边”则是诗人面对弟弟去世的孤独感和对弟弟的思念。诗人自言年老,独自一人,而弟弟却已不在人世,只能在梦中与之相见,飞绕于落霞之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弟弟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对比,以及对亲人离世的哀悼,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