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送方众甫备兵永平三首(其三)》。诗中以“君才原绣虎,使节向卢龙”开篇,巧妙地将对方的才华比作绣虎,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方的卓越才能,并以“使节向卢龙”描绘了对方即将前往的地点,充满了壮志豪情。
接下来,“香署纡筹策,雄边倚折冲”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对方在官场和边疆的智谋与勇猛,香署代表官府,纡筹策意味着深思熟虑的策略,雄边倚折冲则描绘了在边疆依靠智勇来维护国家安宁的场景。
“风霜行汉法,旂鼓变军容”两句,通过“风霜”象征艰难险阻,强调了执行汉法时的不易,同时也暗示了对方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而“旂鼓变军容”则描绘了军队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体现了军事指挥的灵活多变。
最后,“今日榆关势,何如百二重”两句,以榆关(即山海关)的形势为背景,与“百二重”(形容边防坚固)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对方即将面临的挑战的关切,同时也寄寓了对对方能够克服困难、保家卫国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对方才能、使命、智慧、勇气以及面临的挑战的描绘,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也蕴含了对国家和平稳定的美好愿望,是一首充满深情与豪迈的送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