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挽玉帅(其二)

是求仁而得仁,公已大成虽死何憾;

易家哭为路哭,吾将安仰并恸其私。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崇敬之情。首句“是求仁而得仁,公已大成虽死何憾”中,“求仁得仁”运用了《论语》中的典故,意指追求仁德之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即使去世也无遗憾。这里赞扬了逝者一生致力于仁义之道,达到了道德的高峰。

次句“易家哭为路哭,吾将安仰并恸其私”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易家哭为路哭"借用成语“路人皆知”,形象地描绘了逝者生前事迹广为人知,连过路人都为之动容的情景。"吾将安仰并恸其私"则表达了对逝者个人品质的敬仰和内心的悲痛,暗示了逝者不仅在公共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在私人层面也同样值得尊敬和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借喻的手法,既赞美了逝者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成就,又抒发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怀念之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仁义道德的崇尚以及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387)

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挽玉帅(其三)

志在春秋,夷夏大防身作则;

自比关岳,英雄知己我心丧。

形式: 对联

哭挽玉帅(其四)

无役弗与,从一而终,到今出死入生,苦忆廿年同患难;

从谏如流,遗言在耳,此后人间天上,倘能再世得追随。

形式: 对联

佚题

勋业在边陲,老将今思赵充国;

久闲生髀肉,匈奴犹说李将军。

形式: 对联

佚题

北方佳人,遗世而独立;东邻处子,窥臣者三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