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十一)

一僧腰背曲,见予多笑颜。

少小绝世味,中岁历苦艰。

一从戈甲兴,展转岛屿间。

来此十载馀,不复问人寰。

日日荷锄出,日日负薪还。

自言用力惯,一生不敢閒。

令我闻斯言,惕然愧素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一僧腰背曲”,以形象的笔触勾勒出僧人的外在特征,腰背的弯曲不仅反映了岁月的痕迹,也暗示了修行的艰辛与内心的坚韧。接着,“见予多笑颜”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僧人面对“我”的不同态度,或许是因为“我”的好奇或不解,僧人以笑容回应,这笑容背后可能蕴含着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少小绝世味,中岁历苦艰。”这两句揭示了僧人的人生轨迹,从年少时便远离尘世的诱惑,到中年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艰难,这种经历塑造了他独特的性格和人生观。

“一从戈甲兴,展转岛屿间。”描述了僧人在战乱时期的生活状态,辗转于各个岛屿之间,生活动荡不安,但并未因此而放弃修行,反而更加坚定了内心的信念。

“来此十载馀,不复问人寰。”表明僧人在此地已经居住多年,不再关心外界的尘世纷扰,体现了他对世事的淡泊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日日荷锄出,日日负薪还。”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僧人朴素而充实的生活方式,每日劳作,既体现了对生活的尊重,也反映了他通过劳动修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自言用力惯,一生不敢閒。”僧人自豪地表示自己习惯于努力工作,一生都不敢懈怠,这不仅是对自己修行的坚持,也是对生活的热爱与责任的体现。

最后,“令我闻斯言,惕然愧素餐。”诗人被僧人的言语所触动,感到惭愧,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对生活的珍惜与付出。这句话表达了对僧人精神境界的敬仰和自我反省的深刻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僧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坚守信仰、热爱生活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身生活态度的思考。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十二)

一僧尚年少,胡为耽幽寂。

结屋在高层,萧然徒四壁。

寒至尚开窗,狂飙吹几席。

仰眺远山明,俯视近溪直。

时来共话言,庶可慰朝夕。

形式: 古风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十三)

人尽称金塔,塔亦有虚名。

以此得实祸,残毁无完形。

吁嗟复吁嗟,三匝涕泪零。

形式: 古风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十四)

安居金塔寺,高吟金塔篇。

主人情缱绻,老病意留连。

今冬又且过,不敢拟来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老僧

八十已有馀,九十颇不足。

曰生隆庆间,少小薄鱼肉。

其时边境宁,其时边谷熟。

饥馑未曾知,况复知杀戮。

何期过盛年,迁徒无停轴。

奔投海岛中,举眼少亲属。

薙发倚空王,依然被桎梏。

上荷皇天慈,纵之返山谷。

言从故里过,残败几间屋。

不闻旧人声,但闻山鬼哭。

虽复身首遗,凄凄恨孤独。

屈指廿载馀,不识何世俗。

我闻未及终,贮泪已满腹。

止止莫复言,岁序有往复。

今时正太平,努力事饘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