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吴与弼创作,名为《题大和堂》。诗中探讨了宇宙万物与人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自然规律与道德原则的统一性。
首联“天人一理费形容,须向三关透后通”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宇宙的真理难以言表,需要深入理解并贯通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颔联“一气坱然穹壤塞,四时顺布古今同”描绘了宇宙间一气贯注,从宏观的天地到微观的四季更替,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法则。
颈联“絪缊总是吾心妙,保合应须日用功”强调了内心的微妙与宇宙真理的相通,认为保持和谐的状态需要日常的努力与实践。
尾联“琴到无弦何所道,始知君子只中庸”以弹琴为喻,说明真正的智慧和道德修养在于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即使在看似无为的状态下,也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中庸之道,以及通过内省和实践达到道德与智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