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秋日词

晚禾未割云样黄,荞麦花开雪能白。

田家秋日胜春时,原隰高低分景色。

寒栗挂篱实累累,角田已收枯豆萁。

芋魁切玉和作糜,香过邻墙滑流匙。

牧童牧童罢吹笛,领牛山下急归吃。

菜本未移麦未种,尔与耕牛閒未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田家秋日的丰收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光。

首句“晚禾未割云样黄”,以云彩般的黄色比喻成熟的稻谷,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田野的金黄一片,预示着丰收的到来。接着,“荞麦花开雪能白”一句,将荞麦花比作白雪,不仅色彩对比鲜明,也暗示了荞麦的洁白纯净,为秋天的画卷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田家秋日胜春时,原隰高低分景色”两句,通过对比春日与秋日,强调了秋日的特别之处。在秋天,田野呈现出不同于春天的丰富层次和变化,每一处都有独特的风景,展现出大自然的多样性和魅力。

“寒栗挂篱实累累,角田已收枯豆萁”描绘了田间作物的丰收景象。寒栗(栗子)挂满篱笆,角田里的豆子已经收割完毕,留下枯萎的豆萁。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示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以及秋天收获的喜悦。

“芋魁切玉和作糜,香过邻墙滑流匙”则通过芋头的烹饪方式和香气四溢的描述,展现了秋季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芋头被切成如玉般细腻的片状,煮成粥,香气弥漫至邻家,令人垂涎欲滴。

最后,“牧童牧童罢吹笛,领牛山下急归吃”描绘了牧童放牧归来的情景。牧童停止吹笛,带着牛群急匆匆地回到山下,准备享用丰盛的晚餐。这一场景充满了童趣和生活的温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田家秋日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农村的繁荣景象和农民的勤劳智慧,同时也传达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收录诗词(1091)

许及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晚田黄雀词

黄雀不知来处所,或云海化或蛰土。

秋至晚田拾禾黍,投身不知入罔罟。

十中八九不计数,黄雀之死孰怜汝。

汝不如搏谷并布谷,又不能快活催麦熟。

农夫辛苦耕,无功食其禄。

无功尚可那无厌,腹饱果然犹不足。

呜呼一年三百六十日,常时安在今时出。

安得山间野谷生石田,与汝饱死终天年。

黄色雀,还可怜。

形式: 古风

次韵陈伯寿食黄雀有感

嗟哉黄雀力命微,譬彼食言安能肥。

乃欲身与天壤期,沕穆造化窥缄机。

以时启蛰安居卑,蛰久启晚见者稀。

不耕而食乘三时,晚禾欲熟堆农扉。

就田恣啄充久饥,来时千百漫天飞。

惟欲蔽翳朝阳晞,似雨霏微疑复非。

此时得计压稻枝,腹饱果然不思归。

岂知时与命相违。

投身入网分所宜,鸡肋犹怯尊拳挥。

汝辈么么将安之,螟螣害稼古实讥。

嗟哉黄雀全无知,大似爝火凌朝晖。

炙之醢之争称奇,谁念物命聊依依。

黄雀何责复何悲,夷齐饿采西山薇。

不尔吸风何活为,颜子箪食其庶几。

祇令瓢饮将谁欺,霜露舒惨相恩威。

螳蝉小大遂黠痴,人为物灵贤则希。

比物丑类姑释疑,螽斯岂得比后妃。

钧之三成君父师,法当授命宁避危。

有益于国身何亏,我欲与雀排重围。

形式: 古风

次韵酬转庵

南浦太丘潜少微,非隐非吏嘉遁肥。

转庵相与菊花期,黄雀乃得诗发机。

诗则高矣物甚卑,物惟所遇知音稀。

黄雀幸甚逢斯时,菊因东篱桃左扉。

吟成虽佳不疗饥,黄雀头颅万里飞。

两语如露蒙晨晞,后人往往悟昨非。

转庵识破花拈枝,勘遍诸方漳南归。

爱诗爱字沦肤肌,知我愈觉成相违。

同病亦谓投閒宜,老婆心切一手挥。

长篇险韵铸出之,涉斋自讼识评讥。

不待见闻方觉知,覆盆一旦遭赫晖。

平生此段诚大奇,愿言稽首长归依。

为能忍辱偏慈悲,东山久别思蔷薇。

生处放熟非过为,岂须圉圉才见几。

宁受校人当面欺,诗坛受降曾怖威。

床头置易甘成痴,虽匪颜徒窃愿希。

今见菊花更不疑,牵联黄雀为匹妃。

南浦柏梁一字师,转庵拨动关捩危。

琴鼓不鼓无成亏,前言戏解小郎围。

形式: 古风

德久送沙噀信笔为谢

海物惟错群分命,并海馋涎为物病。

采拾烹煮如撷蔬,岂念含灵钧物性。

就中水母为最蠢,以虾作眼资汲引。

虾入罔罟自不知,水母浮悠亦良窘。

其间墨鱼工吐墨,以墨自蔽潮水黑。

潮来舟人如拾块,贩者填街卖乌贼。

沙噀噀沙巧藏身,伸缩自如故纳新。

穴居浮沫儿童识,探取累累如有神。

钧之并海无所闻,吾乡专美独擅群。

外脆中膏美无度,调之滑甘至芳辛。

年来都下为鲜囿,独此相忘最云久。

转庵何自得此奇,惠我百辈急呼酒。

人生有欲被舌瞒,齿亦有好难具论。

忻兹脆美一饷许,忏悔未已滋念根。

拟问转庵所从得,访寻不惜百金直。

岂非近悟圣化诗,望兹尤物令人识。

绿衣在旁忽冁然,蝤蛑取笑却可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