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不见月

八月露沉天气秋,霜轮何事苦淹留。

一宵老兔不成魄,几处诗人却下楼。

水部阶前闻细雨,袁宏渚上见归舟。

明年未必无仙桂,何用厌厌此夜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宋朝杨齐所作的《中秋不见月》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未能见到明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月圆人团圆的深切期盼与淡淡的忧愁。

首联“八月露沉天气秋,霜轮何事苦淹留”,开篇即点出时令为八月,秋意渐浓,露水凝重,而月亮却迟迟不现,仿佛故意拖延,引人遐想。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亮以情感,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颔联“一宵老兔不成魄,几处诗人却下楼”,进一步描述了中秋之夜的景象。老兔,指月亮,古人认为月亮由兔在其中捣药而成。此处以“不成魄”形容月亮未圆,暗示了中秋之夜的遗憾。同时,“几处诗人却下楼”则通过其他诗人的行为反衬出诗人独自面对未见圆月的孤独与失落。

颈联“水部阶前闻细雨,袁宏渚上见归舟”,转而描写诗人周围的环境和活动。水部,可能是指水边或水边的台阶,细雨轻拂,增添了几分秋日的凉意。袁宏渚,借用了古代文人袁宏的故事,他曾在江边等待友人,此处用以象征诗人等待月亮的心情。归舟的出现,虽非月亮,却也给人以温暖与希望的暗示。

尾联“明年未必无仙桂,何用厌厌此夜愁”,诗人并未因今夜的遗憾而彻底消沉,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展望未来,暗示来年或许会有更好的团圆之期,不必在这一个夜晚过于忧愁。这种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情感,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未见圆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体验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7)

杨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冬至夜旅怀

乱霜如叶扑窗寒,愁到心如欲断弦。

凤管阳才一声起,蟾轮月已九分圆。

拥炉酌冻酒相对,攲枕背残灯未眠。

乞得晓钟西拜望,露中香为祝亲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下岩避暑留题

古寺重来兴转添,舟中午暑正炎炎。

野僧引客登山阁,稚子穿云映水帘。

热得清凉身暂健,老便闲静意难厌。

人间劫火方撩乱,法雨如何为普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登南山塔

平生登塔与登楼,乱尽乡心送尽愁。

试上南山山下塔,依前怀古复悲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隆庆

五丁尽力路通泉,百货东来蜀道贫。

不以粪牛欺远俗,安知指虎有强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