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四章

东门之锦,曷其贝兮。岂其理哉,无若而口哉。

东门之鸟,曷其鸴兮。岂其凤哉,无若而斥鴳哉。

毁之来也,予之非也。人之多言,亦可哀也。

毁之谬也,予之咎也。人之多言,亦可丑也。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以东门外的锦和鸟为喻,探讨了社会评价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东门之锦”和“东门之鸟”的形象,表达了对社会上过度吹捧或贬低个体行为的批判。锦虽华丽,却未必有价值;鸟虽平凡,却也有其独特之处。诗人认为,人们对于个体的评价往往过于偏颇,忽视了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内在价值。

“曷其贝兮”、“曷其鸴兮”两句,以疑问的形式提出,强调了对社会评价标准的质疑。接着,“岂其理哉”、“岂其凤哉”则直接表达了对这种评价体系的否定,指出并非所有被夸大的事物都值得推崇,同样,并非所有的平凡事物都不值一提。

“毁之来也,予之非也”,诗人反思了自己在评价他人时可能犯下的错误,认识到自己的判断并不总是公正的。“人之多言,亦可哀也”、“人之多言,亦可丑也”这两句,表达了对社会舆论的担忧,认为过多的负面言论不仅令人悲哀,也可能导致道德沦丧。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公正、客观评价个体价值的追求。

收录诗词(724)

欧必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九)

相彼黄莺儿,高并婴母赤。

秋气木叶零,四空渺无机。

天心尔飞鸣,顾盼山梁侧。

如何海上鹠,外貌似相得。

阴晴慎往来,险恶如鬼蜮。

形式: 古风

杂诗十九首(其一)

志士悲日短,劳人苦日长。

譬彼沟中水,惜此薤上霜。

胡鹰矫雨雪,越鸟思南翔。

物理固有托,东西安可量。

愿言繁华子,毋为老大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诗十九首(其二)

磊磊山上柏,郁郁覆兰英。

岂无垂天干,荫彼径尺茎。

疾风飙劲雪,百草皆凋零。

柏为岁寒秀,兰以无人馨。

山高易呼远,水浅难为清。

人生天地间,畴不惜令名。

未辨沧浪色,焉能濯吾缨。

形式: 古风

杂诗十九首(其三)

越王有高台,上与浮云匹。

高视俯沧溟,绮窗丽朝日。

大壑生悲风,四野多萧瑟。

登高览平原,乾坤杳无极。

伯图委尘埃,悲歌亦可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