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谢公蕴风流,诗作鲍照语。
丝虫萦草纸,笔力挟风雨。
万里投谏书,石交化豺虎。
世方用贤髦,先成泉下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和邢惇夫秋怀十首(其七)》。诗中,黄庭坚以谢公(谢灵运)的风采为典故,赞誉朋友邢惇夫的文采如同鲍照般雄浑有力。他将邢的诗才比喻为丝虫绕草纸,笔力犹如风雨交加,显示出其深厚的艺术功底。接下来,诗人感叹邢惇夫虽然有才,却因直言进谏而遭遇困境,甚至可能面临生死考验,暗示了当时社会对直言者的残酷。最后,黄庭坚惋惜地表达了对邢惇夫英年早逝的哀叹,认为他在世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就已经长眠地下。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映射,既赞美了邢惇夫的才华,也揭示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与贤者命运的无奈,体现了黄庭坚深沉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庆州名父子,忠勇横八区。
许身如稷契,初不学孙吴。
荷戈去防秋,面皱鬓欲疏。
虽折千里冲,岂若秉事枢。
相如用全赵,留侯开有汉。
名登太山重,功略天下半。
让颇封韩彭,事成群疑泮。
天道当曲全,小智骜后患。
王度无畦畛,包荒用冯河。
秦收郑渠成,晋得楚材多。
用人当其物,不但轴与薖。
六通而四辟,玉烛四时和。
七均师无声,五和常主淡。
芸芸观此归,一德贯真滥。
梦临秋江水,鱼虾避窥瞰。
明月本无心,谁令作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