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君家遥借我家山,我亦时来一笑看。
缥缈云扶千叠秀,空濛翠滴两州寒。
已将老目供秋晚,未觉豪心怯酒阑。
文伯诗无飘泊叹,尽将幽抱付遐观。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意境。首句“君家遥借我家山”暗示了与世隔绝,借助自然之美来营造自己的精神世界。紧接着“我亦时来一笑看”,则表现出一种淡然于世事的心态,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持一种观察而不介入的态度。
“缥缈云扶千叠秀”和“空濛翠滴两州寒”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其中,“缥缈云”、“千叠秀”形容山川之美,而“空濛翠滴”则勾勒出秋天山谷间清冷的气氛。
接下来的“我已将老目供秋晚,未觉豪心怯酒阑”,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更深层次的领悟和融合。他以“老目”自喻,意味着心灵的成熟与淡定,而“供秋晚”则是他内心世界中的一种奉献。同时,他也表明自己的豪放不羁之心并未因为外界的冷落而有所动摇。
最后,“文伯诗无飘泊叹,尽将幽抱付遐观”,诗人自比为“文伯”,显得很是自信和超脱。他认为自己的诗歌没有流离失所之感,是因为他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守护完全交给了那遥远的、看不见的观察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在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然于世俗纷扰的精神境界。
不详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逐客初从瘴海归,平生未识想英奇。
致身不负管城子,报国聊将雕面儿。
舌在壮怀犹未已,途穷俗眼少相知。
虎头合是封侯相,笑挽天河会有时。
之子词锋孰敢争,它时云路定飞腾。
客怀未免悲弹铗,文社遥知喜得朋。
旧隐生涯三径菊,夜窗弦诵十年灯。
长篇寄我情何厚,欲和阳春愧未曾。
道人山北住,乡曲旧知名。
语妙初疑简,神藏久益清。
夜衾寒楮白,归舄两凫轻。
心静皆仙境,何劳款玉京。
路穷岩瀑挂,爽气净尘纷。
溜险时依壁,源高半隔云。
入池惊练尽,触石听雷分。
接胜多幽侣,筇声破藓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