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生平萧散,浑无羁绊。奋恶拳头,打会禅汉。
我尝一见,口似匾檐。
凡侍之者,莫知其几,往往瞠乎其后,终莫得其畔岸。
是故不可毁,不可赞,至于不可奈何。
但如今必要知其所窃之羊,谩去西边屋角头蜂桶里寻看。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他生活自由自在,没有束缚,行事风格独特。诗中“生平萧散,浑无羁绊”点明了禅师的生活态度,他不拘泥于世俗的规则,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奋恶拳头,打会禅汉”则形象地描述了禅师在修行过程中的坚定与决绝,通过“恶拳头”的比喻,暗示了他在精神修炼中所经历的挑战与磨砺,以及对传统禅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我尝一见,口似匾檐”进一步刻画了禅师的个性特点,他的言谈举止与众不同,如同匾檐一般独特,不易被常人理解或模仿。“凡侍之者,莫知其几,往往瞠乎其后,终莫得其畔岸”,强调了禅师的智慧和境界之高深,即便是跟随他的人也难以完全领悟和达到他的层次。
最后,“是故不可毁,不可赞,至于不可奈何”表达了对禅师的尊重与敬畏,认为对其评价既不应过分贬低也不应盲目赞誉,因为他的存在和影响力超越了常规的评判标准。
“但如今必要知其所窃之羊,谩去西边屋角头蜂桶里寻看”,这句诗以幽默的方式,暗示了探寻禅师智慧和境界的方法,即深入内心,寻找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深刻哲理的地方。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师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深远的精神境界,同时也传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与敬仰。
不详
妖魂受赐欲报郎,夜夜飞入重城里。
幽诉千端郎不听,倾心吐肝犹不止。
西出潼关客路迷,一葫芦酒一篇诗。
葫芦酒尽兴未尽,坐看春山春尽时。
三十六峰高倚天,瑶台金阙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比,犹少灵砂一道泉。
春晚落花馀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
人随远雁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