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王哲的《苏幕遮·秦渡坟院主僧觅》是一首禅意深厚的词作,以描绘僧人修行与观想的场景来表达对佛法的领悟。词中通过“善看经,能礼忏”表达了僧人的虔诚和对佛法经卷的深入理解,以及通过“金面胭脂,频频蘸”象征着对真理的不断追求和内心的净化。
“转转殷红红不淡”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色彩变化,暗示心境的深化和智慧的积累。“色里全真,真里成清湛”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在观照自我与世界时,达到的空灵清澈的境界。
后半部分,“仗铅刀,擎汞錾”运用炼丹的隐喻,象征着僧人以智慧之剑破除迷惑,发掘内在的光明。“劈暗凿昏,迸出银霞艳”形象地展示了顿悟的瞬间,光明涌现,犹如银霞灿烂。
最后两句“万道霞光攒一点。般若波罗,得得无增减”则以“般若波罗”(即大智慧)为线索,表达了修行者在不断精进中,智慧如霞光凝聚,达到了内外合一,不增不减的境地,寓意着佛法的圆满和修行的至高成就。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禅修为载体,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佛教禅宗的深入理解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