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拜薛畏斋先生祠》由清代诗人陶育所作,通过“睹此荒郊象,先生亦怆然”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悲凉的氛围。诗人站在薛畏斋先生祠前,面对荒郊,内心涌起强烈的感慨与哀思。接下来的“当年乾净地,此日奈何天”,对比强烈,将昔日的纯净与今日的变迁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深深感叹。
“勋业垂江上,沧桑又变迁”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感和时间的无情。薛畏斋先生的功绩如同长江水一般流传,然而世间却不断经历着变化。最后,“谁为后死者,泪洒墓门烟”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后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继承先贤的精神,继续前行。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薛畏斋先生祠的拜谒,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以及对人生、历史、未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