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四首(其四)

残年迫衰谢,婴疾归乡枌。

诸贤渡江初,总角幸有闻。

才非楚倚相,亦能读典坟。

夫岂或使之,后死与斯文。

世儒凿户牖,道术将瓜分。

孤陋守一说,百氏殆可焚。

后来岂无人,鼻垩谁挥斤。

巍巍贞观治,房魏出河汾。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晚年接近衰老,疾病促使我返回故乡。
众多贤人刚渡过长江,那时我还年幼,有幸听到他们的教诲。
我的才能虽不及楚国的宰相,但也能够研读古籍经典。
这难道是命运的安排,让我在死后还能与文学相伴。
世上的儒生各自为政,道术即将被分割成派别。
固执于自己的学说,百家之言几乎要被焚烧。
难道未来就无人能出头,谁能挥动斧头改变现状?
伟大的贞观盛世,房玄龄、魏征出自黄河和汾水之间。

注释

残年:晚年。
衰谢:衰老。
婴疾:患病。
乡枌:故乡。
总角:年幼时。
楚倚相:楚国宰相,指有才华的人。
典坟:古代典籍。
斯文:文学,文化。
户牖:门户窗户,比喻学术流派。
瓜分:分割。
孤陋:孤陋寡闻。
鼻垩:比喻批评,斧斤。
贞观: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房魏:房玄龄、魏征,唐朝名臣。
河汾:黄河和汾水,代指唐朝本土地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感怀四首(其四)》,表达了诗人晚年体弱多病,回到故乡的心情。他回忆起年轻时与贤士们的交往,虽然自谦才非当世宰辅如楚国的令尹孙叔敖,但也能研读经典文献,希望能为保存文化传承尽一份力。他忧虑世儒门户之见,学术被分割,单一学说盛行,可能导致百家思想的流失。诗人期盼后世能有开明人物,纠正偏颇,维护文化的多元性,以贞观之治的盛世为例,暗示良好的政治环境对文化繁荣的重要性。最后,他以房玄龄和魏征两位名臣出自河汾地区来象征人才辈出的希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陆游对于学术自由和文化传承的深深关切。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感怀四首(其一)

老病与世绝,屏迹三家村。

我居一何陋,举手屋可扪。

客至不能迎,坚坐度朝昏。

一窗修竹下,超然傲羲轩。

外物自变迁,内景常默存。

黄流不注海,浩浩朝昆崙。

妙道本自得,至言初不烦。

功成出绪馀,犹足康黎元。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感怀

半年建安城,士友阙还往。

出门每太息,还舍犹惝恍。

有酒谁与倾,得句空自赏。

疏直触人情,低回泚吾颡。

岂无佳山水,正尔寄梦想。

何当载亲朋,烟浦摇两桨。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感事四首(其二)

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

庙谋尚出王导下,顾用金陵为北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感事示儿孙

人生读书本馀事,惟要闭门修孝悌。

畜豚种菜养父兄,此风乃可传百世。

我闻长安官道傍,至今人指魏公庄。

北方俗厚终可憙,一字不识勤耕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