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三绝(其二)

秦皇自谓功无量,拟揭空碑古帝前。

磨崔小篆三千字,何似开元十四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太山三绝》之二,通过对比秦始皇与唐玄宗的丰功伟绩,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及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首句“秦皇自谓功无量”,开篇即以秦始皇自夸其功绩无边无际,奠定了对比的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功业在当时确实无人能及,但诗人并不盲目推崇,而是紧接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次句“拟揭空碑古帝前”,意指秦始皇想要在古代帝王面前竖立一座空碑,以此彰显自己的伟大。然而,诗人并未直接否定秦始皇的功绩,而是巧妙地引入了另一种评价方式——通过比较来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成就。

接着,“磨崔小篆三千字”,描述了秦始皇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将小篆字体刻在石碑上,文字多达三千字。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秦始皇对自身功绩的极度自信,也反映了当时文字记载和文化传承的重要。

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以“何似开元十四年”一句,将话题转向了另一个历史时期——唐代。这里的“开元十四年”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的前兆等。通过这一对比,诗人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成就的价值差异。

整首诗通过对比秦始皇与唐玄宗的功绩,以及对历史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通过对秦始皇与唐玄宗的功绩进行反思,诗人提醒人们历史并非只有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造就了不同的英雄与伟业。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太山三绝(其三)

苦忆太山孙处士,春秋三传尚须编。

只今四海无青眼,欲向何门乞俸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读汉书四绝(其一)

邓禹数言天下计,定功端合首云台。

牛鼎终非真会合,中兴不复食盐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读汉书四绝(其二)

子陵不废桐江钓,才力还堪比傅岩。

汉室规模故人意,只馀糠籺落空谈。

形式: 七言绝句

读汉书四绝(其三)

不及辽东管幼安,龙翔凤举出人间。

东京窃笑三君辈,风节何禆末路难。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