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叔宀先生兼怀仲游(其三)

君既归虞山,吾行诣新安。

便道一握手,相对同抚棺。

枫林一万树,血泪为之殷。

浮云一千里,飞去何时还。

苦语未及尽,别曲歌将残。

十步九踯躅,回首隔吴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哭叔宀先生兼怀仲游(其三)》。黄景仁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离别的哀伤场景,充满了对逝去友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尽思念。

首句“君既归虞山,吾行诣新安”,点明了友人分别后各自前往不同地点的情景,预示着离别的悲伤氛围。接着,“便道一握手,相对同抚棺”两句,通过想象中的重逢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仿佛在追忆往昔的相聚时光,共同面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枫林一万树,血泪为之殷”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枫叶比作血泪,形象地描绘出离别后的哀痛之情,枫林的壮丽与悲情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美的画面感。而“浮云一千里,飞去何时还”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无奈与不舍,仿佛那飘渺的浮云象征着友人的远行,不知何时才能归来。

“苦语未及尽,别曲歌将残”两句,通过对话与歌声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与痛苦,即使话语还未说完,歌曲也即将结束,这种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动人。最后,“十步九踯躅,回首隔吴关”以行走艰难和回望远方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忧虑,仿佛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心灵的挣扎,距离的遥远更增加了离别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现了离别之痛和对逝去友情的怀念,体现了黄景仁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哭叔宀先生兼怀仲游(其四)

作客如在家,在家反如客。

所以三年来,衣上尘土积。

昨过西州门,芳草又萋碧。

惊心匪旦暮,触目少畴昔。

为念同袍人,中感更纡塞。

疾病俱颠连,关河况阻隔。

良宴诣可期,庶几梦颜色。

形式: 古风

夜与方仲履饮

独酹向明月,含情问柳条。

春人俱欲去,直是可怜宵。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萧]韵

春夜杂咏并序(其一)

开尊绿阴下,晚景渐飘忽。

薄霭收射晖,馀光让初月。

望望碧天违,稍稍愁思发。

停尊无一言,伫看新弦没。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春夜杂咏并序(其二)

轻阴积孤馆,枕簟流微凉。

浮云静中过,露气缘宵长。

卷帘忽有得,草木同一香。

爱之久延伫,馀湿沾衣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