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益约游延庆不至作此戏之

出门无他岐,一径指山麓。

馀寒弄晴阴,淅沥散轻玉。

我仆亦赏心,我马亦飞肉。

回首幕中英,文书正拘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出游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出门无他岐,一径指山麓”点明了诗人独自一人,沿着一条小路走向山脚,暗示了旅程的孤独与宁静。接着,“馀寒弄晴阴,淅沥散轻玉”描绘了冬日里山间特有的景象:寒气在晴天与阴天之间变换,细雨如轻盈的玉珠洒落,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凉意的氛围。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映射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平静。

“我仆亦赏心,我马亦飞肉”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仆”和“马”以情感,表现出它们对眼前美景的喜悦之情,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共鸣。这里的“飞肉”可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形容马儿在美景面前兴奋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由感。

最后,“回首幕中英,文书正拘束”表达了诗人对日常公务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前文的自然之旅形成鲜明对比,这里通过“幕中英”(可能指的是官场中的同僚或事务)和“文书”(公务文件),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处的束缚与压力,以及他对摆脱这些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其对现实生活中束缚与压力的反思。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与节推李师益游谷隐习池

无心一何求,无垢一何洗。

与子入山来,放脚东风里。

岩根初著花,溪冰半流水。

一笑真偶然,松声为谁起。

形式: 古风

谢仲益惠兰

邻家得兰惜不得,数本分来好颜色。

儿童见之喜欲颠,惊回午梦松江侧。

起随斤斸聊斋前,面势栏干相并植。

氤氲犹带凤山云,弥天道安端我即。

璧丘亭高秀谷幽,想见僧移动晴碧。

根深丛迥无他虞,青眼东君方着力。

影连桂月共扶疏,香入梅风更引翼。

此心莫逆知谁何,金粟如来在东壁。

形式: 古风

次韵和端夫游谷隐

我生泉石中,清赏殊不足。

得官汉上来,邂逅亦溪谷。

他时长安尘,用此尘外赎。

城南百馀里,洒落自风俗。

招提密相忘,一一俨西竺。

缅维作者谋,永集荆楚福。

兴国最佳胜,千柱列岩屋。

前疏白马泉,后据双凤麓。

衲衣拥云外,拄杖倚藤竹。

天龙咫尺耳,入户体生粟。

谁为逢氏迷,不复枨也欲。

落英无再红,秀发岂常绿。

共将香火心,稽首千手目。

老僧独何为,瞬我掣电速。

已矣勿重言,良药反成毒。

形式: 古风

送望之移帅荆南

荆湖地与蛮獠通,江陵开府节制雄。

劲兵十万拥罴虎,鼓角声动波涛风。

列城如子满棋面,一一元帅呼吸中。

陛下钩帘抚天宇,妙选百辟今属公。

楚峰峻拔江汉广,晴光带影落渚宫。

悬知黄馘日饱饭,酣歌鼓腹均儿童。

裕陵松柏老霜露,钟山杖屦埋蒿蓬。

自从知已失君相,隼旟熊轼西复东。

赭袍可想不可见,十年一梦朝来空。

荆湖虽重岂留处,朝廷百度皆元丰。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