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

南宫闻古乐,拂曙听初惊。

烟霭遥迷处,丝桐暗辨名。

节随新律改,声带绪风轻。

合雅将移俗,同和自感情。

远音兼晓漏,馀响过春城。

九奏明初日,寥寥天地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在南宫中听到古老的音乐,拂晓时分聆听让我心生惊讶。
远处的烟雾弥漫,难以看清,只能隐约分辨出丝竹乐器的声音。
旋律随着新一年的律动改变,声音轻盈如春风中的细语。
高尚的雅乐有改变风俗的力量,共鸣的情感油然而生。
悠扬的乐声穿透清晨,余音回荡在春天的城市上空。
在明亮的初日照耀下,九声乐章显得格外清朗,天地间一片寂静。

注释

南宫:古代宫殿。
拂曙:拂晓时分。
丝桐:丝竹乐器。
新律:新年的新节奏。
绪风:微风,此处指乐声轻柔。
合雅:高雅的音乐。
移俗:改变风俗。
晓漏:报时的漏壶声。
春城:春天的城市。
九奏:古代宫廷音乐的九个乐章。
寥寥:清冷,寂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早晨在南宫听到古典音乐的场景,通过对听觉体验的细腻描述,展现了音乐的美妙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拂曙听初惊”表达了早晨初闻乐声时的惊喜和新鲜感受。随后的“烟霭遥迷处,丝桐暗辨名”则通过对比烟雾迷漫中乐器的模糊形象和清晰的琴瑟之音,强调了音乐在朦胧气氛中的突出与美好。

诗人接着写道“节随新律改,声带绪风轻”,这里透露了一种对新旧交替、时代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明了对新乐法的适应和接受。音乐之声轻盈而不失其雅致,是诗人所欣赏的。

“合雅将移俗,同和自感情”则指出这种高雅的音乐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审美情趣,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是诗人对音乐教育作用的一种期待。

接下来的“远音兼晓漏,馀响过春城”描绘了乐声飘逸、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壮阔画面。音乐不仅跨越了早晨的时光,还渗透到了整个春日的城市之中。

最后,“九奏明初日,寥寥天地清”则是对整体音乐会的总结,九曲连珠般的乐章在清新的早晨阳光下展现出天地间的清净与和谐。这里的“寥寥”用以形容音乐的悠扬和天地的辽阔,是一种对宇宙之美的赞叹。

这首诗通过对听觉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古典音乐的深切感受以及它在提升人们审美情趣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与宇宙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5)

陆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永贞元年(805年)卒于任所,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全唐诗》存诗3首。有《陆宣公翰苑集》24卷行世,另有《陆氏集验方》50卷

  • 字:敬舆
  • 籍贯: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
  • 生卒年:754年—805年

相关古诗词

赋得御园芳草

阴阴御园里,瑶草日光长。

靃靡含烟雾,依稀带夕阳。

雨馀荑更密,风暖蕙初香。

拥仗缘驰道,乘舆入建章。

湿烟摇不散,细影乱无行。

恒恐韶光晚,何人辨早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禁中春松

阴阴清禁里,苍翠满春松。

雨露恩偏近,阳和色更浓。

高枝分晓日,虚吹杂宵钟。

香助炉烟远,形疑盖影重。

愿符千载寿,不羡五株封。

傥得回天眷,全胜老碧峰。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绕阶流㶁㶁,来砌树阴阴。

形式: 押[侵]韵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至贵不忘初,辞荣返旧居。

霓裳因宠锡,鹤驾欲淩虚。

丹禁倾三事,青门祖二疏。

函关遇真隐,应演道家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