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侍母氏饮有怀二兄偶阅二苏是日高安唱和慨然用韵

簿书束缚人,挥汗日亭午。

平生世念薄,问子何自苦。

佳辰相寻过,乐事稀可数。

拨置为亲寿,菖花糁盘黍。

欢言记时节,风俗自荆楚。

独嗟我常棣,不得同笑语。

杨梅应正熟,筀笋堪自煮。

对床负归约,枕流惭乃祖。

会当誓丘墓,畏出如畏虎。

莫作两苏公,空言终龃龉。

形式: 古风

翻译

文书工作束缚我,每天中午满身大汗。
一生世间的忧虑少,你为何这样自找苦吃。
美好的日子互相探访,快乐的事情太少难以列举。
为了亲人庆生,菖蒲花撒在饭上。
欢声笑语中记住时节,这里的风俗源自荆楚。
独自感叹我们兄弟情深,不能共享欢乐时光。
杨梅应当正熟,嫩笋可以自烹。
违背了与友人共度夜晚的约定,愧对先人的教诲。
我发誓要守墓尽孝,畏惧外出如同畏惧猛虎。
不要做像苏轼、苏辙那样的空谈者,只会言语不合,产生矛盾。

注释

簿书:文书工作。
束缚:限制。
挥汗:出汗。
亭午:正午。
世念:世俗忧虑。
何自苦:为何自找苦吃。
佳辰:好时光。
稀可数:很少。
菖花:菖蒲花。
糁盘黍:撒在饭上。
风俗:地方习俗。
荆楚:古代地区名。
常棣:兄弟关系。
笑语:欢笑。
杨梅:水果。
筀笋:嫩竹笋。
归约:归家约定。
枕流:枕着流水。
惭乃祖:愧对祖先。
誓丘墓:发誓守墓。
畏出:畏惧外出。
两苏公:指苏轼、苏辙。
空言:空谈。
龃龉:不合。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亲情的渴望。开篇“簿书束缚人,挥汗日亭午”描绘出忙碌生活中人们被琐事所困的状态,以及诗人在炎热的午后勤劳工作的情景。

接着“平生世念薄,问子何自苦”表达了诗人对亲情淡薄的感慨,并询问儿女为何要自寻烦恼。这两句传递出一种生活中的无奈和对亲情温暖的渴望。

“佳辰相寻过,乐事稀可数”则是诗人回忆与亲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这些快乐的时刻在记忆中变得难以重复。紧接着“拨置为亲寿,菖蒲糁盘黍”显示了诗人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祝愿,以及通过简单的食物来表达对亲情的珍视。

“欢言记时节,风俗自荆楚”中,诗人提到将快乐的话语与特定的时间联系起来,同时也反映出当地的风俗习惯。而“我常棣,不得同笑语”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与亲人共享欢笑时光的哀伤。

“杨梅应正熟,筀笋堪自煮”这两句描绘出季节更迭中水果成熟的景象,以及通过烹饪食物来表达对亲情的关怀。紧接着“对床负归约,枕流惭乃祖”则是诗人在旅途中思念家乡,抱着行囊回想先祖的教诲。

“会当誓丘墓,畏出如畏虎”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尊重和承诺,以及对外界变化的警惕。最后,“莫作两苏公,空言终龃龉”则是诗人提醒自己不要像历史上的某些人物那样,只是一味空谈而无实际行动。

整首诗充满了对亲情的深厚感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活中的平凡乐趣的珍视。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杜子真

轩然意气决浮云,见子真堪辟楚氛。

未许坐驰能万里,故应守约对三军。

磨砻心事须经历,斟酌人情有见闻。

且办工夫成郢质,可无老手为挥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赠策选军将张仲举其父故居吾乡与先君游也

铁马横戈三十秋,天涯肯忘旧交游。

看君材气万人敌,何日关河一战收。

判把身心专报国,不忧骨相晚封侯。

尊前感动书生恨,听说当年下宿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中秋夜集小画航斋与陈述叔谈诗

连年望月今宵意,兹地兹游略可寻。

人与沧桑同一醉,江随凫苇日相深。

歌声隐隐城西路,巢语喁喁露底禽。

似为谈诗接寥寂,更无秋思到清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十一月二十六夜梦与范石湖各赋梅花六言觉仅记其大意足成二绝(其二)

江路月斜霜重,野桥风峭波寒。

知负天公何事,十他冷淡相看。

形式: 六言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