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朱伯原

张籍心不盲,何为盲于目。

伯原道不病,今也病在足。

及第二十年,未识太仓粟。

乐圃德义重,可敌万钟禄。

世味觉幻梦,老把华严读。

九会发渊微,赞文焕珠玉。

洞庭秋月澄,吴门春草绿。

香海泛虚舟,不慑鱼龙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赠朱伯原》由宋代诗人杨杰所作,通过对比与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朱伯原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首句“张籍心不盲,何为盲于目”,以张籍为例,暗喻朱伯原内心明亮,却可能在某些事物上有所忽视或误解,巧妙地引出下文对朱伯原的观察与评价。接着,“伯原道不病,今也病在足”进一步指出朱伯原在道德上并无问题,但可能在行动或实践层面有所欠缺,形象地描绘了其人格与行为的平衡。

“及第二十年,未识太仓粟”一句,以时间的推移和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为背景,暗示朱伯原虽已度过多年,但仍未完全理解或体验到生活的丰富与复杂,强调了成长与认知的重要性。

“乐圃德义重,可敌万钟禄”则高度赞扬了朱伯原在道德与义行上的重视,认为其价值远超物质财富,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肯定。

“世味觉幻梦,老把华严读”揭示了朱伯原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即认识到其变幻无常的本质,选择通过阅读佛教经典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九会发渊微,赞文焕珠玉”表达了对朱伯原学识与思想的高度评价,认为其见解深邃,文采斐然,如同珍珠与美玉般珍贵。

最后,“洞庭秋月澄,吴门春草绿。香海泛虚舟,不慑鱼龙触”以自然景象为喻,描绘了朱伯原心境的宁静与自由,即使面对外界的诱惑与挑战,也能保持自我,不受干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朱伯原性格、思想、生活态度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刻的理解与欣赏,同时也传达了对个人成长、道德修养以及精神追求的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237)

杨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凌云行

淮国耕钓夫,素嗜山川乐。

补吏来盱江,潜解蓝绶缚。

独上凌云亭,青梯入寥廓。

万象富观览,面面峻岩壑。

天风袭衣襟,綵霞半空落。

仙家鸡犬鸣,惊起巢松鹤。

胜游最后时,萍梗念飘泊。

回首顾人间,红尘满城郭。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丰湖歌

惠州风土隔世埃,使我南望长徘徊。

昔年霹雳轰蓬莱,六鳌踉跄海面开。

一峰崒屼九霄落,万里怒涛推拥来。

至今浮在罗山畔,玉阁石梁插天半。

世人可见莫可登,雪栈云梯知几层。

近闻更有丰湖好,环匝亭台映洲岛。

野叟忘机鸥鹭閒,寒潭无浪蛟龙老。

云归洞府月满湾,客卷纶车鱼在藻。

白玉抽苗万盖圆,翠光期压王孙草。

天高日暖荔枝香,风撼一川红玛瑙。

主人丹鼎飞金虎,丰湖无根岂能住。

一日地轴如走丸,随逐浮山还旧处。

形式: 古风

谢公约惠墨竹图

幽人渍墨写成竹,变化琅玕作玄玉。

公约赠我两大轴,不比丹青凡草木。

六月都城苦炎燠,车马纷纷正驰逐。

曲台官冷昼掩关,净扫虚堂展霜幅。

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

忆得扁舟载雪时,曾寄会稽江上宿。

形式: 古风

和谢判官宴南楼

邂逅南轩须水濆,名言间发兰桂芬。

道义相投有馀乐,宾主交照无繁文。

忠臣寤寐在北阙,古风歌咏追南薰。

出关不觉行役苦,举头时见孤飞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