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诗人吴伟业所作的《读史杂感》中的片段,主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忠诚节操的赞扬。诗中提到“北寺谗成狱”暗示了政治斗争中的冤狱,“西园贿拜官”揭示了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诗人批评了那些放弃讨伐贼人的主张,转而追求升官发财的行为,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迎接君主归来,恢复正道。
“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进一步批判了权贵们的奢华与虚荣,他们争相建造府邸,而忽视了军事建设。“空余苏武节”则以苏武的典故象征坚守节操的精神,表达出对高尚情操的向往和对现实中缺乏这种精神的遗憾。
最后,“流涕向长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朝廷的期待,泪水洒向长安,寓意着对故都的怀念和对改革的渴望。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寓言式的讽刺诗,通过历史故事揭示现实问题,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