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六)

林塘过雨不胜秋,万盖跳珠写碧流。

倚槛孤吟天欲暮,更穿芒屩上方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树林池塘经过秋雨洗涤,显得更加清冷,无数树叶如跳跃的珍珠,书写在绿色的水流上。
我独自靠着栏杆吟诗,天色渐近傍晚,又穿上芒鞋,准备乘小舟前往更远处。

注释

林塘:树林和池塘。
过雨:经过雨水。
不胜秋:承受不住秋天的凉意。
万盖:众多的树叶。
跳珠:像跳跃的珍珠。
碧流:清澈的水流。
倚槛:倚靠栏杆。
孤吟:独自吟唱。
天欲暮:天色将晚。
更:再,又。
穿:穿上。
芒屩:草鞋。
上方舟:准备乘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栻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在秋雨中行走时的感受和景象。开头两句“林塘过雨不胜秋,万盖跳珠写碧流”描绘了一幅秋天雨后的湿润画面。“林塘过雨”表达了秋天的氛围,"不胜秋"则是说这场雨水虽然丰沛,但还是比不上秋天那种萧瑟、凄清的气息。"万盖跳珠写碧流"则形象地描述了雨滴落在溪流之中的情景,仿佛无数珍珠在水面跳跃,增添了一份生动和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倚槛孤吟天欲暮,更穿芒屩上方舟”则是诗人在雨中独自吟咏的情景。"倚槛孤吟"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淡定,"天欲暮"则营造出一种时间即将过去的感伤。而“更穿芒屩上方舟”则是说诗人继续乘坐着小舟,在稻田间穿行。"芒屩"指的是水稻成熟时的样子,这里使用了借代的手法,既形容了秋天的景色,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深远的意境。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雨中行走、心灵自在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秋天特有的感悟和情感。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七)

山色顿清秋欲半,湖光更净日平西。

凉风猎猎低荷盖,归翼翩翩度柳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六)

花柳芳妍十日晴,五更风雨送馀春。

莫嫌红紫都吹尽,新绿满园还可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一)

今年少雨菊花迟,青蕊方开三两枝。

但得悠然真意在,青山何处不相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三)

疏竹萧萧正雨声,眼中日影又还晴。

钩窗燕坐夏将半,荷叶已香湖水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